中文摘要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電商直播領域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了新興的消費模式,但與此同時,因為電商直播與傳統銷售模式不同,電商直播型詐騙存在隱蔽性強、協同性高等特點,此外,因電商直播型詐騙又經常會利用屬于民法調整的銷售行為作為隱匿外殼。故在行為定性上特別容易出現爭議,特別是在是否構成犯罪,是否構成共同犯罪和如何區分主犯從犯,以及確定詐騙數額等問題上本文選取了電商直播領域中較為典型的詐騙案例,總結了三個有代表性的爭議焦點,分別是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多個行為人是否構成共同犯罪、以及詐騙數額如何確定。
在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這部分,從詐騙罪主觀責任階層和客觀違法階層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在主觀責任階層上主要探討了在電商直播型詐騙中如果推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這個問題,也即要從銷售價格、售后服務、銷售手段、商品自身屬性這四個方面進行綜合推定行為人主觀心態,在客觀違法階層這部分上從詐騙罪的核心行為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入手,對比了在電商直播中刑法意義上的詐騙和民事欺詐的界限,也即需要從欺詐的方式、虛構的事實、銷售人員的作用三個方面進行對比。
在多個行為人是否構成共同犯罪這個部分上,從電商直播中共同故意的特點、共同行為模式以及如何區分主犯從犯入手,判斷在本案中多個行為人是否具有共同故意、是否具有共同行為、以及構成共犯之后所起到作用分別都是什么。
在詐騙數額認定這部分上,先是探討了在整個電商直播型詐騙中如何確定詐騙總額,隨后在確定了總額的基礎上繼續探討在這個共同犯罪中各共犯成員的詐騙數額如何確定,在確定詐騙總額上應當采用雙重限定說進行區分,即在既遂狀態下以客觀財物為標準,在未遂狀態則探究行為人在實施詐騙行為時的主觀想取得非法利益的總額,在確定共同犯罪中各共犯成員的詐騙數額中,對比了目前階段不同的學說,在確定共同犯罪中各共犯成員的詐騙數額中應當考慮各成員實施的行為與最終犯罪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共犯成員個人的詐騙數額需要按對最終整個共同犯罪所取得的犯罪結果的貢獻程度進行數額劃分。
關鍵詞 : 電商直播,詐騙罪,犯罪構成,共同犯罪,詐騙數額。
Abstract
Affected by new crown outbreaks, 2020 live electricity sector has developedrapidly, has become a new consumption patterns, but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theelectricity live, unlike traditional sales mode, electricity live high fraud exists strongconcealment, collaborative features, in addition, because of live electrical contractorfraud often use belong to civil law adjust sales activity as a hidden shell. Therefore,it is easy to have disputes in the qualitative behavior, especially in whether itconstitutes a crime, Whether it is a common crime and how to distinguish the mostimportant crimesThis paper selects typical cases of online e-commerce fraud, summarizes threerepresentative controversial points. Does the criminal act of the perpetrator constitutea joint crime or multiple crimes Ordinary. How to improve the fraud level of noncriminals, Subjective liability and imputation principle of objective tort IPart: if l"The author is accused of having the purpose of illegal possession in e-commerce, Inother words, we should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four aspects: salesprice, customer service, sales mea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odity itself,so as to evaluate the subjective psychology of consumers. Author.cet This paperstarts with fabricating facts and concealing fact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criminallaw boundary of fraud crime and e-commerce fraud from three aspects: fraud way,fraud means, fraud means and fraud means. Fraud. Fact Fiction and character Seller'srights Joint commercial crime The author start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intention, types of common behavior and how to distinguish customers andaccomplices in e-commerce field communication. On whether some actors ine-commerce joint crime constitute joint commercial crime Electronic.si Severalactors have the same intention. If they have the same behavior, what role do theyplay in the collusion?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how to identify the overall crime of fraud in e-commerce online fraud, and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total amount,discusses how to identify the degree of fraud of each accomplice in the crime.
ordinary. , to A little less. It should be used The double restriction theory is used todistinguish complete fraud, that is, in the case of complete fraud, we should takequality as the benchmark, and compare different theories when determining thedegree of fraud. Now. Second The author of the second stage, The causal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member's behavior and the final result of infringement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and the amount should be allocated after contributingto the final result of fraud.
Key words : E-commerce live broadcasting, crime of fraud,crime constitution, joint crime, amount of fraud。
引 言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電商直播領域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了新興的消費模式,在雙11雙12等購物節上,電商直播銷售份額屢創新高,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犯罪分子盯上了電商直播領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電商直播中被詐騙,因為電商直播與傳統銷售模式不同,電商直播型詐騙存在隱蔽性強、協同性高、取證難等特點,很多消費者被詐騙后也無法進行維權,對詐騙者的行為也無法進行一個準確的定性,故討論電商直播型詐騙的司法認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選取了電商直播領域中較為典型的詐騙案例,本文從爭議焦點入手,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案件基本基本情況,引出在本案中關于白某、李某、韓某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是否構成共同犯罪和如何區分主犯從犯、詐騙數額如何確定三個焦點問題,并闡述不同的觀點及理由;第二部分針對白某、李某、韓某行為是否構成犯罪這個焦點問題,討論三人行為是否符合詐騙罪的基本犯罪構成;第三部分針對三人是否構成共同犯罪以及如何區分主犯和從犯問題,從電商直播型詐騙中共同犯罪的常見共同行為模式,共同故意特點,和共同犯罪中主犯從犯的特點分別進行理論闡述;第四部分針對確定詐騙數額的問題上,先介紹了詐騙數額的概念及分類,后介紹當下刑法學界不同的理論觀點,最后討論了電商直播中詐騙總額的認定,以及每個共犯成員的詐騙數額的認定;第五部分為本案的分析和總結,提出筆者對三人行為的認定意見。
【由于本篇文章為碩士論文,如需全文請點擊底部下載全文鏈接】
第一章 案件基本情況及爭議焦點
一、案件基本情況.
二、爭議焦點
(一)白某、李某、韓某的行為是否構成詐騙罪
(二)白某、李某、韓某的行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三)白某、李某、韓某詐騙數額如何認定
第二章 犯罪構成要件分析.
一、詐騙罪中非法占有目的推定
(一)非法占有目的含義
(二)我國司法實踐中對推定非法占有目的的規定
(三)刑事推定的含義.
(四)電商直播型詐騙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推定
二、電商直播型詐騙罪中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行為的認定
(一)對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理解
(二)電商直播型詐騙罪中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行為與普通民事欺詐行為的區別
(三)電商直播型詐騙罪中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行為的特點
三、本案中白某、李某、韓某構成詐騙罪.
(一)白某、李某、韓某實施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行為
(二)白某、李某、韓某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第三章 共同犯罪問題分析.
一、電商直播型詐騙罪中共同行為模式
二、電商直播型詐騙罪中共同故意的特.
三、電商直播型詐騙罪中如何區分主犯從犯
(一)電商直播型詐騙中的主犯的認定
(二)電商直播型詐騙中的從犯認定
四、本案中白某、李某、韓某成立共同犯罪.
第四章 詐騙數額的認定.
一、詐騙數額概念及分類
二、目前我國對詐騙數額的不同觀點綜述.
三、電商直播型詐騙罪中詐騙數額的認定
四、共同詐騙犯罪中詐騙數額的認定.
五、本案中白某、李某、韓某具體的詐騙數額
結 語
網絡領域詐騙一直都是詐騙罪的高發形式,在可見的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新興詐騙形式出現,對此如何應對新興詐騙,如何正確區分新興詐騙的行為結構和行為構成成為了詐騙罪定罪量刑中重要一環。
本文作者從行為認定、共同犯罪問題,再到最后的量刑,從頭到尾的梳理了電商直播型詐騙的整個司法認定流程,在認定電商直播型詐騙的罪與非罪問題上重點研究了兩個問題:一是民事欺詐和銷售詐騙的區別,二是電商直播型詐騙在普通銷售型詐騙基礎上又出現了哪些新特點;在共同犯罪問題上,研究了共同行為模式以及共同故意特點和如何區分主犯從犯;在詐騙數額認定環節結合中國實際特點對詐騙數額認定問題提出了全新的見解。
鑒于作者學識有限,本文還存在諸多不足,作者會在日后的生活中繼續學習,不斷精進自己的刑法學理論功底!
參考文獻
[1] 儲槐植. 再說刑事一體化[J], 法學,2004(3)
[2] 何秉松主編. 刑法學教科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5.第 710 頁
[3] 張瑞幸主編. 經濟犯罪新論[M].陜西:陜西人民教育教育社,1991 第 225—256 頁
[4] 張明楷.論詐騙罪的欺詐行為[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4(4)
[5] 梁皓.、張凱.銷售型電信詐騙與民事欺詐之界分[J].人民司法,2018(2)
[6] 丁天球. 侵犯財產罪重點疑點難點問題判解研究 [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第 237-238 頁
[7] 唐婷、王鋼. 詐騙罪數額新論——以一則案例為切入點[J], 法制與社會,2009(2)
[8] 金凱. 侵犯財產罪新論[M].北京:知識出版社,1988.第 229 頁
[9] 趙秉志.侵犯財產罪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第 253-254 頁
[10] 王勇. 定罪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第 11 頁
[11] 唐世月.數額犯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第 133-135 頁
[12] 傅新民、王波、曾涌.辦理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應有新思維[J].人民檢察,2018(4)
[13] 張明楷:《部分犯罪共同說之提倡》,《刑事法學》2001 年第 6 期
[14] 劉志偉:《共同犯罪中止的有效性》,《刑事法學》2000 年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