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yk4em"></rt><rt id="yk4em"><optgroup id="yk4em"></optgroup></rt> <rt id="yk4em"></rt>
<tr id="yk4em"><xmp id="yk4em"><rt id="yk4em"></rt>
<acronym id="yk4em"><xmp id="yk4em">
<acronym id="yk4em"><optgroup id="yk4em"></optgroup></acronym>
學術堂首頁 | 文獻求助論文范文 | 論文題目 | 參考文獻 | 開題報告 | 論文格式 | 摘要提綱 | 論文致謝 | 論文查重 | 論文答辯 | 論文發表 | 期刊雜志 | 論文寫作 | 論文PPT
學術堂專業論文學習平臺您當前的位置:學術堂 > 教師論文 > 語文論文 > 小學語文論文

淺析葉圣陶語文教育理念的發展——從“國文課本”到“語文課本”

來源:學術堂 作者:陳舟揚
發布于:2023-03-19 共12413字

  內容摘要:葉圣陶先生是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和語言學家。也是一名從事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逾七十年的語文教育宗師。作為一名知識淵博的學者,他將創作、教學、編輯、研究等諸多途徑貫通到他對語文教育思想的探究與摸索之中,并因此創造了他獨具風格的語文教育思想。他對于傳統教育的批判繼承,使他對傳統教育采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其語言文字的簡凈、暢明、平實、自然的表述形式,是其民族特色的有力表現。他漫長的一生更是廣泛吸收時代精華,不斷隨著時代進步,逐步完成了其語文教育思想體系的建設。本文就將以葉圣陶先生不同時期的語文教育理念與特色,從國文課本階段到語文課本階段進行簡要闡釋,并以此來分析他語文教育理念對當下語文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葉圣陶 語文教育理念 課本

On the Development of Ye Shengtao 's Educational Ideas of Chinese Language——From “ Mandarin Textbooks” to “Chinese Textbooks”

  Abstract: Mr. Ye Shengtao is a famous Chinese writer, educator and linguist. Is also a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work for more than 70 years of language educationmaster. As a knowledgeable scholar, he will be creative, teaching, editing, research and manyother ways through to language education, the formation of a very unique language education.For the critical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he made a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raditionaleducation attitude, the language of the text of the simple, smooth, plain, natural form ofexpression, is its strong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formance. His long life is widelyabsorbed the essence of the times, constantly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to complete itslanguage education ideological system. This paper will briefly expl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Mr. Ye Shengtao, and then analyze theenlighten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on the current language education.

  Key words: Ye Shengtao ;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education ; Textbook

目 錄

  一、引言

  二、國文課本時期的革新之路

 。ㄒ唬┮詢和癁橹行牡恼Z文教育方式

 。ǘ┼嵵靥岢鰢目己说目茖W規范

 。ㄈ┻x編教材以時文入選接近生活

  三、語文課本時期的創造之路

 。ㄒ唬┙炭茣鴱”華北解放區“走向”新中國“

 。ǘ┑谝淮翁岢”語文“學科,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

 。ㄈ”語文“的回歸與重生,”聽“與”說“越發重要

  四、兩時期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異同

 。ㄒ唬﹥蓵r期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不同點

  1.教育理論得以更多實踐的檢驗機會

  2.由實踐到理論再到由理論到實踐的轉變

 。ǘ﹥蓵r期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相同點

  五、葉圣陶語文教育理念對當下語文教育的啟示

 。ㄒ唬淞⑿滦偷恼Z文教育理念

 。ǘ┨岣呓處熃虒W素養,提倡全民素質教育

 。ㄈ┯啦煌P母母锱c創新意識

  六、結語

  參考文獻

  一、 引言

  葉圣陶先生,對漢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做出了開創性的、系統性的貢獻。顧黃初教授認為:語言教育的許多新思想和新思路,與語文教學的主要方向都是受到了葉圣陶的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中國語文教育領域的一些專家學者,對葉圣陶的語文教育理念有著各種不同的認識。也有很多人對顧黃初教授的這種看法,持有懷疑和否定態度。

  我認為,社會總是需要向前發展的,會因此產生各種新的技術,相應的出現新的方法,語文教育當然會發生變化。我們不能不結合歷史背景,去評價一個人的做法與得失,葉圣陶先生對于語文教育的思索與探究,是符合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的,不管現在人們如何看待,都不能抹去葉圣陶對現代語文教育的貢獻。

  任何理論或研究成果的獲得,不管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雖然會受到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環境的限制,但更離不開個人的努力。葉圣陶于 1894 年 10月 28 日,出生在蘇州城內一個平凡的知識分子家庭。伴隨他成長的是良好的教育與艱苦的生活。葉圣陶先生終其一生也沒有上過大學,更沒有留過洋,當然這并不是說他不了解西方教育,相反的他是在接受西方的教育理論的同時,更多更深地了解本民族的教育與文化。1912 年起,葉圣陶先生就在離開校園做了一名小學教員,此后一生都沒有離開過語文教學,長期的實踐與觀察,使他深刻的意識到中國的語文教育改去往何方。而這樣的語文實踐之路貫穿了他長長的一生,他的探索與思考直接體現在其語文教育理念之中。

葉圣陶

  二、 國文課本時期的革新之路

 。ㄒ唬 以兒童為中心的語文教育方式

  1912 年春,葉圣陶先生在辛亥革命的槍炮聲中,走完了他的中學時代,帶著迷茫與期許,他走進上了言子廟公立學校的三尺講臺,從此葉圣陶先生開始了他奉獻一生的教育事業。但是這個開始卻并不是美好的,當他發現同僚們做小學教員,都僅僅是為了生計,把教育的前途與教育的責任置身于事外,還是依照舊事私塾的那一套腐朽愚昧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兒童,敢怒而不敢言,敢言而無法改變,這種受人排擠冷眼的環境下,他不禁思索起新的中國教育該去往何處?

  他意識到孩子們才是主動的從業者和認知者。他們是具有很大認知潛力的,老師應該從旁指導而不應該冷漠地灌輸。他總是強烈反對“教師中心”,反對教師絕對權威的壓制教學方法發展的各個方面,也反對以知識為主體,盲目灌輸教育。 因此,葉圣陶先生認為,教師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兒童。 教師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知識,慢慢的積累與豐富自己的學識,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與學生的地位不是平級的,老師是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處于統治地位,這樣往往會使孩子們產生對老師的依賴心理,這不利于他們獨立地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所以,葉圣陶所理解的教師更像是一個“引路人”,他所倡導的教育目的是:“教是為了達到不教”。

  這和戰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教師要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似乎有些相似之處,但仔細辨來卻又大相徑庭。這種教育思想的形成,是由實踐走向理論,再由理論走進實踐,以此來摸索出一條由“教”通往“不教”的康莊大道。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人。這種獨立不僅僅是建立在學習層面上的,更應該是建立在意志層面、精神層面上的,能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人,因此老師在教育過程中就不應該有絕對的權威。正如葉圣陶在《假如我做一名教師》中說道:“我會和孩子們做朋友,不把他們當作煩人的小人兒,我稱呼他們為‘小朋友’是真的吧他們當朋友。”而之所以他會產生這樣的觀點,只是他對兒童本位教育理念的深入思考而產生的結論。這鐘觀念,無疑是對傳統尊師重道的挑戰。所以葉圣陶從 1912 起的教育生涯,用他自家的話說是“忽冷忽熱”的,這種郁郁不得志的狀況直到 1917 年的春天才有了明顯的改變,這一年葉圣陶受到了當時老師與同學的邀請,來到了當時位于蘇中甪直鎮的吳縣縣立高等小學擔任小學教員,這里是葉老自稱的“第二故鄉”,他對中國教育的實踐探究就是在這里展開的,甪直,一個葉圣陶夢開始的地方。

  當時,正是新文化和新思想潮流激流勇當的時期,受到《新青年》和《新潮》等主流刊物的引領下,葉圣陶堅定了自己對語文教育的革新與探索之路并有了更多新的思索與思考。他在曾經在《小學國文教授的諸問題》一文中提出,現階段的教學存在著“不以兒童本位一義為教授的出發點”、“不明白國文教授之真作用”的兩大病根。他確指出“須認定國文是兒童需要的學科,須認定國文是發展兒童心靈的學科”也是因為此種觀點,促使了他開始在甪直進行一系列的探索與創新。在課上,他不再拘泥于課本教材,往往上的課文都是自己臨時選編的,有當今熱議的實時,也有古代的眾家經典,課堂上也允許學生自由發言,甚至是討論與辯論的形式。時常組織郊游,野外活動,培養學生對美的理解與感受,還組織學生種植莊家,創立了“生生農場”培養學生的勞作能力,在課下也時常舉辦話劇表演與辯論比賽,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力求成為一個真正具有獨立人格的現代人。教育回歸到了兒童本身,真正實現了人的教育。

 。ǘ┼嵵靥岢鰢目己说目茖W規范

  對于語文教育的探索越發深入,一個最頭疼的問題擺在了葉圣陶的面前。當時的國語課,并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判標準,或者說評判的標準太過于隨意,往往是學生寫了好字,寫了符合老師個人“口味”的好文章就能拿高分,這是缺乏科學性的,不利于現代語文教育的發展。葉圣陶早在 1922 年 1 月發表的《小學國文教授的諸問題》疑問中,就明確提出了“須認定國文是兒童所需要的學科”,“須認定國文是發展兒童心靈的學科”,把語文界定為“是一門學科”。沒有標準,那就制定標準,在 1923 年 5 月,葉圣陶為商務印書館擬定了《學制初級中學國語課程綱要(草案)》,現有“畢業最低限度標準”如下:

  目的:(1)使學生有自由發展思想的能力。(2)使學生能看平易古書。(3)使學生能作文法通順的文字。(4)使學生發生研究中國文學的興趣。

  畢業最低限度標準:(1)閱讀普通參考書報能了解大意者。(2)作普通應用文,能清楚達意,于文法上無重大失誤者。(3)能欣賞淺近文學作品者。

  這是真正意義上具有科學性的中國第一份語文的考查要求,雖然其中存在著一些比較大的問題,經不起現在過多的推敲,但它可貴在于勇敢的第一次實踐。從中不難看出,葉圣陶已經認識到“國文”并不是說就代表了文學,這兩者在含義上是不同的。國語要比文學寬泛得多,這已經慢慢顯示出葉圣陶語文教育的核心觀點,即語文是一種工具,是一門基礎的科學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教育,他認為學習“國語”就應該強調日常的“應用”,服務與社會的日常生活,在培養人語文素養,鍛煉人的文學欣賞力之外,還應該學會寫“普通文”、“應用文”滿足人的正常社會生活需要,所以可以說是吧語文的教學任務定位再來“閱讀與寫作的訓練”。

  1940 年 8 月,葉圣陶在《對于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念》里,就提到了:“國語作為一門語文學科,與文學是不同的,因此國文的教學不光就是等于教學文學,在我們注重文本本身的時候,更應當關注方法層次上的應用。”學生們現在學習閱讀,學習寫作,將來在生活中也會用到,不會方法是不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注重技術與訓練。其目的是為了不再有機械化的死記硬背,造成千篇一律的表達,希望孩子們能夠養成正確的、精當的表達的習慣。這在現在看來也是極具科學性的。

 。ㄈ┻x編教材以時文入選接近生活

  歷史告訴我們,任何時候的革新,必然會受到守舊思想的阻撓。葉圣陶的語文教育改革之路也必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當時,傳統的語文教育勢力是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的,官本位的科舉精神教育觀念早已根植于每一個受過傳統教育的守舊文人心中。他在言子廟小學教書期間,遭受到守舊勢力的打壓與排擠。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非但得不到支持,反而處處受挫,改革進程步履維艱?煽v使前景迷茫,葉圣陶先生依舊堅定不移地走了下去,他認為舊式的教育是脫離了生活,并不講求實用性,只是強調死記硬背,不以服務生活為目,正如 1942 年他在《認識國文課本》一文中說:

  舊式的教學是守著古典主義的;讀古人的書本。……不問它關于現實日子合適不合適……老式教學又是守著利祿主義的。讀書作文的目標在獲得功名,起碼要能得“食凜”

  青云直上起來當官做府,當然更好,至于開展自己日子上必要的技能,使自己終身受用不盡,所以,老式教學能夠養成記誦很淵博的“活書柜”,能夠養成學舌很巧的“人形鸚鵡”。……但是不能養成長于運用國文這一種東西來應付日子的一般公民。

  作一個“活書柜”而不能滿足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基本需要,這便是守舊主義舊式教育的可怕之處,要改變這種教育現狀,除了方式方法的改變,相應的教材也應該做出符合具體需要的調整。其實在葉圣陶參加教學工作開始,就對舊式教材深惡痛絕,認為這些東西學而無用反而白白耗費大好青春,因此在言子廟小學教書期間,他就經常自選教材,在到商務印書館參加課本編撰的過程中,強調了在選編過程中,需要注重選材的趣味性,也就是說要有文學趣味,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孩子對課本的自主學習興趣,當然,光有趣也是不行的,也講究文字的整體運用能力,這一思想在葉圣陶的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他系統的教育理念,那就是“以生活為本位”的思想體系。所以在葉圣陶編選教材的過程中,既有如:莫迫桑的《兩個朋友》、都德的《最后一課》、易卜生的《娜拉》這類的外國文學,也有精心選編的古典文學如:《荊軻刺秦王》、《蘇走五人墓》等,但更多更加重點講解和欣賞的還是當時在新思潮運動下,誕生的一系列新文學如:

  魯迅的《孔乙己》、胡適的《一顆星兒》、周作人的《小河》等,正是這些貼近生活的經典作品,啟迪了那些懵懂的兒童,一顆顆改革富強的種子,悄然種在了每一個孩子的心中,總有一天會開出新中國的美好未來。

  三、 語文課本時期的創造之路

 。ㄒ唬┙炭茣鴱“華北解放區”走向“新中國”

  1949 年 3 月 18 日,葉圣陶應中國共產黨的邀請來到北平(北京)。3 月 29 日,受命籌組教科書的“編審機構”,從速編趕 1949 年秋季的“教科書”。4 月 8 日,葉圣陶正式出任華北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在他的統籌下,教科書的編審工作全面鋪開,葉圣陶認為國文和政治課本,必須除舊出新,重新編撰,不能讓解放區的兒童再讀“青天白日滿地紅”。在此之前,葉圣陶合編了“國語課本”,“漢語課”等十本“開明漢語的教材”,大畫家豐子愷生動的插圖,為中國教科書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葉圣陶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卻耐心地放下心靈,為了苦難的孩子們編寫教材,時間緊任務重。4月 21 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想到夢寐以求的新中國即將誕生,葉圣陶怎么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欣喜。他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會議上提出了一個口號:“解放軍打到哪里,教科書送到哪里!”1949 年 8 月,《初級小學過語課本》(華北版)面世了。

  在《編輯要旨》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在第四條和第六條中,在闡述培養“閱讀寫作和講話的能力”時強調“寫”:

  在學習語文方面:新學生字,必須強調多寫,并分析字的偏旁結構,區別類似的不同點,以使兒童記憶。但不要只記單字,應注重“詞”與“術語”的記憶和運用,然后提高到連詞造字,連句成文。

  這里明確提到了用“寫”來加深“記憶”,由寫“生字”逐步延伸到“詞”與“術語”的記憶運用,進而提高到連詞成句,連句成文。這里強調的“寫”,不是寫作,而是“寫”字、詞、術語與句子等一系列最基礎的“寫”的訓練:對于“初等小學”的學生來說,這樣由少到多,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打好“寫”的基本功。

  這部教材其實在出版的兩個月后,新中國便成了了,新中國的成立,就必須要用新的教材,于是葉圣陶又雷厲風行地投入到新的教材編寫當中,當新中國的孩子們走進課堂,一本全新的標有“語文”封面的全新漢語課本出現在了孩子們的面前。

 。ǘ┑谝淮翁岢“語文”學科,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

  1949 年,新中國成立了。當新中國的孩子們走進課堂,一本全新的標有“語文”封面的全新漢語課本出現在了孩子們的面前。“語文”這門課程,原來叫“國文”。自從1923 年開始,小學的叫“國語”,中學的叫“國文”。1949 年 8 月 16 日,葉圣陶擬定的《中學語文科課程標準》(草稿)中。第一次提出用“語文”來取代“國語”和“國文”。

  他解釋說:這之前,這門課程并不叫“語文”,在小學里叫做“國語”,在中學里叫“國文”。之所以有這個區別,大概是因為小學里教的課都是白話文的,也就是語體文:到了中學之后,語體文用得越來越少,文言文用得越來越多了,到了高中二年級之后,基本上都是文言文了。由此可見,當時的“語”與“文”是分開的兩個不同的概念。

  《中學語文科課程標準》(草稿)吧中小學的語文統一合并稱為“語文”,并對“語文”這個詞做了全新的定義:

  “語文”,并不是只是單純的報過去的“國語”與“國文”合并起來,不是把白話文加上文言文的意思,也不是語言加上文學的意思,而是語言和文字的意思。

  語文課教授給學生的語文,學的是“語”和“文”。“語”代表的是口頭語言,“文”是書面語言,合起來說就是語言。語文教學即是語言教學,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教學稱為語文教學。語文教學就是教學生學語言,獲得應用語言與各種需要的能力。葉圣陶的這種見解,在我國語文教育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志著新中國的語文教育將會在教育目標、理念、內容、方法以及評價標準和體系等諸多層面重新定義,從而帶來了一場具有革命性的變革。

  “要想寫好文,先得學會閱讀”,所以在教授寫作的時候,教師需要給孩子們講清楚詞句,理清楚全篇作者的行文思路,情感線索,多給孩子們體悟文本的機會,只有這樣孩子們通過多讀、多思,吸收到的知識自然也就豐富了。由讀到寫,葉圣陶強調要培養孩子的思維過程,不應該只是簡單的模仿,鸚鵡學舌起不到任何作用。這也說明了閱讀對于寫作的積極作用,讀與寫兩者相輔相成。

 。ㄈ“語文”的回歸與重生,“聽”與“說”越發重要

  十年浩劫之后,葉圣陶在教育事業上的貢獻與價值又被人重新記起了。此后他不僅擔任了中國教育部的顧問還擔任了政協副主席、民進黨主席等一系列的重要職位。雖然這時葉圣陶已是一個耄耋老人了,不僅視力與聽力退化得厲害,記憶力也大不如前了,實際上身體與精力已無法再支撐他繼續從事他熱愛的教育事業了,但這位老人依舊用他高漲的教育熱情,對改革開放后重新發展教育事業,提出了寶貴的建議與中肯的指導意見。

  葉圣陶認為,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聽”與“說”顯得越來越重要:聽電話、聽報告、聽演講、即興發言、交流討論的機會越來越多了,善于“聽”是確保善于“說”的前提,聽不明白就道不清楚,羞澀不敢開口,口齒含糊不清,說得不得體,這種種情況,都說明一個人的語文水平不高,所以要提高“聽”與“說”在能力培養上的首位。之所以吧“聽”和“說”的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不僅是“聽”和“說”的場合越來越多,還在于“聽”和“說”是沒有容錯率的,讀得不好可以再多加練習再讀重讀,寫得不好可以從容構思反復修改,而“聽”和“說”往往都是一次性的。在特定的場合下,沒有聽到往往再也聽不到了,即便是有錄音也無法還原當時的氛圍與語境了。“說”就更加明顯了,錯過了說的機會也就錯過了,要是說錯了或是說了不得體的話就更麻煩了,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了。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可以不讀不寫,但是很難做到不聽不說,由此可見“聽”與“說”的重要性。

  四、 兩時期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異同

 。ㄒ唬 兩時期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不同點

  葉圣陶教育思的發展,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及個人的實際經驗變化而發展的,所以兩時期的語文教育思想是一種前進中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對立面,但因為個人境遇的不同,在其語文教育思想中也產生了一些不同點。

  1. 教育理論得以更多實踐的檢驗機會

  在國文課本時期,葉圣陶是一個民間文人身份,其對于語文教育的一系列探索,包括制定的一系列要求與標準,都是有實踐意義的,這就說明這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在內,包括過于強調兒童的趣味的追求,部分教材在選編的過程中,沒有關注到社會需求與兒童的成長規律,低幼化的情況時有發生,且作為民間教育家的局限性,使得教材的推廣受到了影響。但是在語文課本時期,葉圣陶在新中國擔任了教育部副部長等職,是教科書編撰組的組長,其教育思想與要求得到了工作者的廣泛贊同,因此,很多對教育的理論探索,得以在實踐中,不斷的發現問題,也就有了新中國成立后的好幾次教材改革,這都是在實踐中發現的寶貴問題。

  2. 由實踐到理論再到由理論到實踐的轉變

  另一個不同點在于葉圣陶教育思想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的轉變。在國文課本時期,葉圣陶做了大量的底層實踐工作,因此他知道教育中的問題什么,提出的意見與探索也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所以往往能夠一針見血跟有針對性,而隨著葉圣陶個人的發展,其社會地位越來越高,雖然他一生都秉持平易和善的做人準則,但不能否認的是,慢慢的,葉圣陶已經脫離了基層教育,或者說他所了解的是片面的,畢竟在葉圣陶長長的一生中,整個中國社會進行了一次次翻天覆地的改變,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于改革開放后,這個斯文的江南老人明顯已經跟不上時代奔跑的腳步了,所以在后期,他說提出的一系列的語文教育思想,上升到了哲學的層面。改革開放后,他以高漲的教育熱情,給新中國的教育建設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也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

 。ǘ 兩時期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相同點

  葉圣陶的語文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從實踐出發的,是具有民族性的符合中國國情,是真正適合中國的,在其漫長的一生中,幾次潮起潮落,但是其語文教育的觀點其實是一路貫之的,那就是愛的教育,語文工具觀,將語文作為一門學科,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學規范與考察標準,是舊式語文教育真正脫胎換骨。強調素質教育,終生教育,這一點對于現今的語文教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五、 葉圣陶語文教育理念對當下語文教育的啟示

 。ㄒ唬淞⑿滦偷恼Z文教育理念

  葉圣陶先生認為,作為一個教師一定要正確認識語文教育。他說:“無論你學什么科目,你都應該要明白你為什么要去學它。在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心里都應該是有目標有意義的,而不應該是盲目的,知其然但是不可以不知其所以然。

  語言教育在人類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葉圣陶理論正是結合了中國的教育經驗,基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而形成的。漢語言這門學科,是歷史的具體的具有現代生命力的,是中華名族所共同擁有的語言。這不是僅僅從抽象的語言學定義來出發的,這是從廣大的人名大眾的角度,從發展的我國現實社會生活來考察后得出的結論。因為語文作為現代中國人社會生活實踐必須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正因為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在其服務于人時,更應該注重于現實的的運用,更適應于個人的全面發展。

  因此,語文課程標準的設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是語文教育的基本任務。葉圣陶把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看成是整個教育的本質。葉圣陶多次反復的強調”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對于個人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學生而言,需要養成的習慣主要有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方面的習慣,生活的習慣與學習的習慣,這些好習慣的養成需要老師與家人的正確指導。

  葉圣陶還提出了”教是為了達到不教的教育哲學觀點“。鄒祖華教授說:”葉老的教是為了達到不教的觀點,一語道破了教育的最終目的,任何科目的教學,其最終的目的都是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一個學生進入了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練習的境界,并因此而獲得知識和相應的技能,這樣就是不需要教了。“當然”不需要教“也不是真的說不教了,”不教“的前提首先必須要”教“,”教“是一種手段與途徑,”不需要教“則是目標。

 。ǘ┨岣呓處熃虒W素養,提倡全民素質教育

  葉圣陶說:”改善語文教學,需要不斷提高教師水平“。在語文教學中,他主張以學生為導向,以教師為主導,這是他對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繼承與發展。在經典的西里爾主義和基于當時尊師重道的迂腐的教育觀點,這種錯誤的導向嚴重阻礙了語文教學在中國的健康發展。以學生為要求我們應該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他反對”教師“用填鴨式的方法進行教學。葉圣陶提倡民主教學,教師作為”導演“,學生是”行動者“,反對教師依靠各種教學參考來作為孩子們”表演“的”劇本“。學校教育的真正意義,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技術和專業培訓,而且對人格的培養,塑造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是建立整個中國的未來。此外,葉圣陶先生還特別重視教師的教學水平,他說:”只有教師的業務水平高,課教得好,能夠指導寫好作文,批改好作業并幫助學生有效地改正,這樣學生才能能有所得“。

  教育的本質是教育人,如何使人個體發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題。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要想成為一名好教師,那么久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想促進素質教育,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還要學會轉變固有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方法,更新知識,就要求教師適應實現從過去主體角色過度到現在的配合階段的轉變。教師和學生是教育體系中的兩個重要因素。教師只要是致力于學生的發展,他們就會從中得到自己的發展和完善。因此,對于教師和教育的發展,應該成為當今教育的本質之一。

  教育的主體在教學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育主體的性質是不盡相同的,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是不同的。教學任務也會隨之改變。中國的教育擔負著弘揚和發展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重要使命。語文教育光是在內容上就體現了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底蘊。

  語文教育的意義在于它不僅延續了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傳承了我們引以自豪的優秀文化內涵,也為創造新的文化發展而提供了新的基礎。因此語文教育不僅傳承了民族精神,更是培養我們個人的高尚情操,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不管是對集體還是個人都有著積極且重要的作用。語文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寶貴的知識和能力,更傳遞給人類在生活與發展密切交流而產生的珍貴的情感。葉圣陶所提出的語文教育思路在提高人民群眾的整體人文素養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ㄈ┯啦煌P母母锱c創新意識

  葉圣陶先生的一生,是充滿了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一生,在半個多世紀以中,他長期從事教學實踐,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獨到且有深度的教學理論,這些理論都是對傳統的教學理論的挑戰,正是這些獨特的教學理論奠定中國現當代教學理論基礎有。

  早在 1981 年初,當他談到今天教學現狀時指出:”教學的教學弊端,被稱為是誰最勤奮和最努力的戰斗,這些做法都是徒勞的,幾乎沒有多少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受益者,所以我們必須尋求改革。“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當教學的重點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來,不管是過去還只是現在,課堂教學仍然是中國中小學教育活動的基本組成部分,是落實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課堂教學改革現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當今提倡全民素質教育的推動下,教學方式的改革越來越多地被提上了議程。

  然而,由于考試型教育觀念對具體的教學實踐的影響深遠,具體的選拔人才標準單一且不足,教學改革,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還是沒有擺脫考試型教育的束縛。為適應當前形式下人名群眾對修改新的教學體系的迫切需要,真正體現素質教育全民教育的教育質量。但現在的教育管理和教學管理重結果、輕實效的形式,導致教學的實踐領域里形式主義大行其道愈演愈烈,經驗哲學有增無減,教師從事教學計劃與具體操作數以萬計被地重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批改作業,照本宣科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日益低下,課堂效率也令人堪憂,很多時候都是無效甚至是有害的教學工作每一天都在上演。

  1956 年,中學教材進行了第一次改革,當時將文學和漢語分開來制定教材,因為人們認為過去吧語言與文學放在了一起,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的混亂,于是就把這兩者分開,雖然歷史證明這種革新的方法是過于片面且不完整的,但這也促使中國建立了完整的文學與漢語學的教材體系。第二次的改革是 1963 年,這一次的改革廣泛聽取了葉圣陶的意見,強調了語文作為一種工具的實用性,明確了語文教材的目的與任務。選材廣泛,文質兼美,組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材的體系。葉圣陶還強調教材實踐的重要性,他認為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教學實踐,才能探索出一條屬于中國的教育教學的康莊大道,這在當前的教育制度上也有較為明顯的體現。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教育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萍荚陲w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與途徑越來越多,展現出立體化多元化的趨勢。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教學生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相互學習,相互發展的關系。老師與學生互動,在未來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向學生”請教“是必要的且有可能的。因此,未來的語文教學,應該是促進師生平等,民主,開放,相互學習,互動發展的新機制。在傳統教學活動中,我們往往夸大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學活動不能局限于單向的傳播形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主動性、創造力和獨立性被抑制,嚴重影響了學習的質量。因此,建立新的師生關系是現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同時,我們也要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摸索建立新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習方法的有效改革。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要注意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學會質疑,自主調查和詢問,這是教師再給予正確與積極的引導,這樣學習才會成為一個活躍,充滿個性的過程。 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不同的學生都用其獨特的個性與行為方式,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滿足不同孩子的創意需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與學習習慣,鍛煉各項知識技能與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展現自我學習進步的機會。

  六、 結語

  葉圣陶先生是中國教育事業的開拓者與奠基人,其一生都秉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改革創新精神。他的語文教育理論是結合實踐經驗總結而得出,走的是以科學和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旨在讓孩子們掌握和學習我國優秀的語言并增強名族自豪感與認同感。他積極吸收西方科學教育的先進成果,堅持辯證的揚棄與傳統語文教育相結合的創新思路,并從中總結了豐富的經驗,無私的奉獻給他深愛著的國家與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科學化大眾化的教育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指導意見與實踐方向。葉圣陶奠定了現代語文教育的理論基礎。其豐富的基于理論與觀點,對于我們今天和未來的語文教學來說,無疑是對語文教育改革有著直接且有效的現實意義,這就值得我們認真而系統地學習和繼承這寶貴的思想遺產,這對推動我國教育改革的健康發展,對語文教育在國民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中的發揮重要作用,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國正:《葉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年版。

  [2]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5 年版。

  [3]顧黃初:《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4 年版。

  [4]曹明海,潘慶玉:《語文教育思想概論》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2 年版。

  [5]張隆華:《中國語文教育史綱》,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 年版。

  [6]陳必祥:《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發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 2013 年版。

  [7]顧黃初:《語文教育論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年版。

  [8]劉國正:《我和語文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年版。

  [9]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年版。

  [10]袁振國《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4 年版。

  [11]杜草雨, 葉圣陶:《論語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 2013 年版。

  [12]閏萍, 張雯:《民國時期小學語文教科書評價》語文出版社 2012 年版。

  [13]朱永新:《葉圣陶教育名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年版。

  [14]張謙芬:《論葉圣陶的語文教材觀》,《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9 年第 4 期。

  [15]薛晶茹:《葉圣陶的語文教育思想研究》,《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8 年第 8 期。

  [16]徐龍年:《論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南京社會科學》2007 年第 4 期。

  [17]劉喻:《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探析》,《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6 年第 6 期。

  [18]孫永登:《再論葉圣陶的語文教育思想》,《蘇州大學學報》2014 年第 6 期。

  [19]《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年版。

  [20]葉至善,《父親長長的一生》,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5 年版。

相關標簽:
  • 報警平臺
  • 網絡監察
  • 備案信息
  • 舉報中心
  • 傳播文明
  • 誠信網站
精品亚洲91在线无码播放,亚洲最新在线,亚洲久无码中文字幕热,免费国产自在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