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小白”應養成閱讀論文的習慣。比如,大一新生可以通過大量閱讀本專業學術論文來了解本專業有哪些細分領域與方向,從而發現自己的興趣點。
在閱讀論文前,要留意其來源及作者身份。筆者建議學弟學妹們多閱讀本專業核心刊物中的優質論文,以找準“榜樣”。閱讀時,可以記筆記,反復閱讀重要章節,并查閱其他相關論文,以加深理解。
一開始閱讀論文,難免會遇到不了解專業術語、不理解文章邏輯等困難。此時,不用急躁,可以把不理解的地方記下來,反復揣摩、思考,也可以上網查詢或向老師、師哥師姐請教。在初識階段,一周也許只能“消化”半篇論文,待熟練后,或許就能一周一篇、一周兩篇……
復旦大學古典文獻學碩士潘子慧
論文新手要明確一點:學術論文存在的意義是什么?一般來說,學術論文展現的是對某一科學問題的研究過程與結果,提供的是對某一科學問題的研究范式,還能給讀者一定的啟示。
新手在寫論文時如果沒有頭緒,很有可能是因為不清楚“故事線”。例如,不知道怎么確定選題;在確定了選題后,不清楚自己研究的是什么背景下的什么關鍵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并解決問題,能得到怎樣的結論。
對沒有論文寫作經驗的同學來說,通過大量閱讀學術論文、向老師請教、不斷思考與領會等途徑,可以讓自己具備一定的學術思維。如此,寫論文時也就容易明確“故事線”,下筆如有神了。
中國科學院大學凝聚態物理博士眭新雨
在明確“研究什么問題”的基礎上,寫清楚“為什么做”“怎么做”“做了什么”,是論文寫作的核心。論文新手具備這樣的思路,才能順利開展研究并撰寫論文。那么,在這一思路里,各部分內容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做”即選題,主要指從現狀中尋找需要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并判斷其是否適合深入研究,可請老師從專業角度進行判斷。
“怎么做”即開題,主要指以文獻綜述的形式呈現他人怎么做,并引出自己準備怎么做,包括運用什么研究方法、采取什么技術路線等。
“做了什么”即寫作,主要指闡述研究方法的應用及其結果,并說明從結果中得到怎樣的結論;同時,也可說明其中存在的局限性與待改進之處。
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碩士郁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