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田水利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設施,保證水利工程質量,才能保證糧食種植工作的正常開展,保生產、促增收。然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影響工程質量。所以,施工單位要做好優化措施,保證施工順利開展。下面,針對農田水利工程面臨形勢,結合農田水利工程存在的問題,結合實踐,提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質量;
農業生產離不開水源。保障農村水源,提升水資源質量,才能保證農業生產正常開展。天?h擁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通過水利工程,有效地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了當地農業發展。
1 農田水利面臨的形勢
1.1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農村發展戰略的落實,促進了農村工業和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與傳統的“大水漫灌”相比,在農村發展的大環境下,農業節水技術更加科學、更加集中。而且,這種新型的灌溉方式可以有效地減少灌溉因素帶來的風險,既能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又能推動經濟的發展。隨著農業的發展,灌溉技術的控制方式也日趨多元化,其管理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相關單位在實施鄉村水利建設項目時,要從多個方面、多層次地進行管理,以達到節約投資的目的。
1.2 水生態環境保護
在我國目前的農村發展中,水環境的維護一直是發展的重點,同時也是我國農業發展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理念。一些施工企業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管理不善,容易造成周圍環境的損害。為此,有關部門在改善水資源生態狀況的同時,必須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結合相關發展戰略,提高水質。
1.3 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飲水安全問題是農村發展的重要問題。有關單位在進行工程施工時,要加強對飲用水安全的管控,并以此作為保障有關人員生命安全的依據。前些年,在實施供水工程時,由于采用的技術方法和管理方式不盡合理,加上工業廢水處理不當,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嚴重影響了河流水的質量,給農村飲水安全帶來了不利影響。所以,在做好相關工作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農村飲水安全的管理。
1.4 農村水管體制改革
一些偏遠地區的水權制度改革出現了明顯的滯后現象。盡管有關部門對工程建設的重視程度很高,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導致項目的質量難以保證,導致了大量的亂采濫挖現象,不僅破壞了周圍的生態環境,也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經濟發展。
2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前期規劃設計不充分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是以農業生產為中心,如果不進行前期的規劃和設計,將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灌溉的需要。尤其是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不僅要滿足集中灌區的需要,而且要采用先進的技術,以保證項目的質量和使用效果。但是,在實施農田水利過程的過程中,卻沒有充分考慮到前期的規劃和設計。造成規劃設計不合理、設計變更等問題,給以后的工程施工帶來了許多質量問題。許多新的規劃,如“以水定產”“節水灌溉”“智慧水利”,都沒有得到實施,既不能正確指導農業產業的調整,也不能在實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脫離計劃,導致許多設置無法充分利用,造成了大量的資金浪費和新問題。
2.2 工程建設資金缺乏
由于農田水利工程是一項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主要依靠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專項撥款,經費有限,施工質量難以保障,盲目追求工期,施工質量難以保障。
2.3 施工過程監督管理不嚴
由于技術交底、關鍵工序控制等問題仍然突出,不能保證項目施工的安全,又不利于農業灌溉項目的正常運行。
2.4 竣工驗收檢查不到位
在完成農業灌溉項目后,要仔細檢查每一個環節的質量,并進行詳細的記錄,以便科學地評估項目施工質量,指導糾正施工中出現的問題。但是,在實踐中,由于沒有切實地實施竣工驗收,工程無法達到預期效益。
2.5 水資源管理能力不足
就目前而言,有關部門在水資源管理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非所有區域都能達到預期的控制效果。許多地方資源管理方式還不夠健全,導致了水資源管理工作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證。由于工程建設周期長,管理難度大,影響了工程的整體管理,降低了管理的效率。造成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質量提高困難,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6 產權主體不清晰,管護經費投入少
部分農業水利工程因其自身的歷史、體制等因素,出現了產權問題和管理問題。盡管管理部門已經明文規定了受益單位,但是,在具體的經營管理中,卻沒有對受惠人進行有效的約束和管理。小水電項目運營和維修需要一定的經費,財政補貼、水費、水戶集資是其主要經費來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一般都是公益性項目,而且不能只靠農民自己來承擔,所以在融資實踐中很困難。資金短缺會制約工程的正常運轉,使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下降,從而影響到整個工程的管護。
3 鄉村振興戰略下提高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策略
3.1 重視前期規劃設計
農業灌溉項目的實施,需要組織專家對項目的所處位置、地下水體深度、農業生產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調研。并結合高水平耕地的生產和灌溉需求,進行全面科學的規劃和詳盡的設計,以確保完成后的農田水利項目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制定農業灌溉項目規劃,從灌溉需求和未來發展需求出發,保證水渠被合理引用,還要保證農田澆灌系統、水肥滴灌設施等項目進行規劃,并依據調研的成果,對不合理的原因進行改進,為下一階段的建設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3.2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農田水利工程的實施,在材料、設備、人力等方面都有充分的投入。由于資金短缺,導致施工材料質量不能得到保證,盲目加快施工進度,會給農田水利過程施工質量帶來不利影響,導致工程進入使用階段后,一些功能無法正常發揮,異常使用減少了工程壽命。為此,必須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上適當增加投資。在按照國家有關政策,為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提供專項資金之外,還將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投入,拓寬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融資渠道,妥善解決工程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必須以國家出資為資金來源,農戶出資智能作為資金補充,從而為項目的實施、運營和管理奠定堅實的保障。
3.3 施工監督管理
在施工過程中,應對材料、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檢驗,避免因材料、設備等原因造成的工程質量問題。參加工程的施工人員要做好技術交底工作,使其熟練掌握施工技術和關鍵技術,并對施工技術和操作規程進行了解,以防止出現質量問題。同時,還要指定一名監理人員,對整個工程的施工進行嚴密的監管。尤其是重點施工內容,要加強施工所有工序的管理,讓施工各方注意各項施工事項,避免具體施工受到影響[1]。
3.4 竣工驗收檢查
工程完成后,要按照規定進行驗收工作,驗收時,技術人員必須以國家標準和施工設計為驗收標準,逐項進行檢查,進行全面的質量檢查和驗收。在實施竣工驗收檢查時,可以依據工程的各個組成部分,按分項、質量標準檢查其施工質量,真實、準確地記錄檢查驗收的成果。為了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度,提升工作效率,確保施工質量,必須加大現代化技術和儀器的使用。最后,通過對工程質量驗收數據的總結與分析,以此為依據,對工程的總體情況做出科學的評估,并將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施工方,并督促他們進行整改。
3.5 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供水保障水平
要想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供水保障水平,推動鄉村振興,就必須強化對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并結合實際,整合資源,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通過引入和選擇純凈水廠的設備,提高凈化效果,減少毒性,按照供水工程的需要,進行擴容和改造,使飲用水安全工程得到鞏固和管理,減少由于管理不善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進行相應的保護。同時,政府有關部門應明確水資源保護的要求,建立健全的監管體系,并對其進行管控,以達到保護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的目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村供水的監管力度,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3.6 明確產權歸屬,健全管護制度
建設項目管理體系是實施項目管理的重要保障,工程竣工后要及時處理好產權問題,并按程序確定管理單位。規模較大的農田水利過程由村集體或鄉鎮水利站負責,農田水利工程可以采取承包、租賃等方式交給農戶分散管護,村鎮要和管護人員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將管護責任落實到個人。同時,加強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協作,拓寬管護資金籌措渠道,確保工程的維修和養護,長期發揮效益。
4 天?h農田水利建設配套工程項目
4.1 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于沒有骨干型調蓄工程,降雨的時空分布不均勻,造成了灌溉高峰期出現了缺水現象,導致了農田不能及時、適度地灌溉,豐水期則出現了大量的剩余水量。由于灌溉系統缺乏防洪措施,在汛期洪水頻繁地沖蝕農田及水利設施,F有的干、支渠嚴重老化、損毀嚴重,渠系水資源利用率低下,導致了灌溉區效益的下降。由于缺少溝道末端的配套設施,灌溉難度大。渠首多是沒有壩址的,由于主干變化,河床下切,渠首進水困難。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嚴重制約了天?h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為改善灌溉網絡的灌溉保障率、增加渠系水資源利用系數、節水、增加供水能力、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積等措施提供了依據。在充分發揮現有水利骨干工程潛能的前提下,開展新改擴建工程,做好渠系配套,強化工程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業和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2]。
4.2 項目建設的任務
通過截、引、提、蓄灌溉等措施,提高了農業的科技水平和綜合效益。為了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科學地調整工業結構,增強農業抗旱能力,保證農牧業尤其是特色農業的用水需求,把地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高耕地產量可以極大地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可以有效地改善和調整干旱地區的地區氣候,降低各類自然災害對農業、畜牧業造成的損失。水利工程改造、渠系配套工程的竣工,將從根本上解決耕地0.47萬hm2、高原無公害蔬菜基地的灌溉問題,同時還能增加0.07萬hm2的灌溉面積,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故配套改造具有重要意義。
4.3 建設規模及主要內容
全縣共有126條溝渠380km土渠,沒有襯砌。本工程包括:98處支斗農渠、28處引水管道、38個機電井、25個小提灌、13個澇池、22個其他綜合工程。金強河灌區支斗農渠48條,土質渠道127km,機電井6眼,小提灌5個,澇池工程5個,其他綜合工程6個。松山灌區支斗農渠24條,其中115km的土質溝渠。
4.4 工程管理
該工程是天?h的一項重要水利工程,在建設之前,組建一個由分管副縣長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由水務、規劃、財政等相關部門的領導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按照各自的職責,對項目進行建設和協調。要強化工程管理,保證工程質量,保證國家補助資金按時到位,?顚S。要真正實現項目的有序管理,嚴格控制項目的質量。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嚴格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建設監理、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該項目是一項以灌溉為主的農田水利建設,工程建成后,由灌區主管部門負責管理,并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配備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管護。對干、支渠道和建筑物采用專業養護和群眾養護相結合的管理方法,確保渠道暢通,延長工程使用年限,實現效益最大化。
4.5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根據估算,該項目的總投資為6795萬元,國家出資5436萬元,各級部門和人民自籌1359萬元。
4.6 效益分析
4.6.1 農業效益。
該工程實施后年凈產小麥78.96萬kg,油料2.82萬kg,秋禾28.2萬kg,藥材16.92萬kg,蔬菜67.68萬kg,干草36.66萬kg,草籽7.33萬kg,節約用水量346萬m3,減輕農民水費負擔34.6萬元。
4.6.2 牧業效益。
該工程的實施,將使牧區灌溉面積提高0.57萬hm2,按照計劃水平,年可提高畜牧業產值91.65萬元,按照0.5的收益分攤系數,分攤效益將達到45.83萬元。
4.6.3 社會效益。
該工程的實施,將大大促進灌區的經濟發展,為下一階段的中低產農田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對灌區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建設高原無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設,可以有效地改善農業、牧業的生產條件,促進農業、林業、畜牧業的全面發展。該項目建成后,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該地區的保灌率,還能有效地解決農牧民的用水矛盾,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在促進地區生態環境、降低水資源糾紛、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3]。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是鄉村振興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關乎農業生產與農村生活。各地要充分利用當地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促進糧食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所以,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促進水利工程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鴻洲.如何提高農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效率[J]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2(15):98-100.
[2]張文強.農田水利工程中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分析[J].智慧農業導刊,2022,2(15):68-70.
[3]耿懷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有效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2(14):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