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yk4em"></rt><rt id="yk4em"><optgroup id="yk4em"></optgroup></rt> <rt id="yk4em"></rt>
<tr id="yk4em"><xmp id="yk4em"><rt id="yk4em"></rt>
<acronym id="yk4em"><xmp id="yk4em">
<acronym id="yk4em"><optgroup id="yk4em"></optgroup></acronym>
學術堂首頁 | 文獻求助論文范文 | 論文題目 | 參考文獻 | 開題報告 | 論文格式 | 摘要提綱 | 論文致謝 | 論文查重 | 論文答辯 | 論文發表 | 期刊雜志 | 論文寫作 | 論文PPT
學術堂專業論文學習平臺您當前的位置:學術堂 > 論文題目

研究問題的來源和確定分析

來源:怎么寫文章 作者:李德方
發布于:2023-02-08 共4367字

  好的研究問題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研究者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確定好的研究問題。廣泛閱讀和參與各種學術活動是學生們研究問題的主要來源。

  一、研究問題的來源

  通過廣泛閱讀,我們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接觸無限廣闊的世界。每一次閱讀就像與人進行了一次長談,在這個過程中交換不同的觀點,傾聽對方的理由,以此充實與完善自己的認知。參與各類學術活動也是如此,只有通過真誠、平等的對話與交流,我們才能拋棄執念、達成共識。

  一個好的學術研究,往往是水到渠成的,只有自己的看法與積累達到一定的境界和厚度,才能與好的研究問題發生碰撞。閱讀,便是獲得這種積累與成長的最佳方式。

 。ㄒ唬╅喿x專著

  廣泛閱讀專著的一個最重要原因是,教育學是最具有哲學氣質的學科之一,研究教育問題的學者、教育學專業的教師與學生,尤其需要涉獵包括文學、歷史、哲學、科技、藝術等在內的其他學科領域的專著,不僅僅是閱讀教育類的書籍。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里曾經這樣調侃道:“在大學里,理科學生瞧不起文科學生,外國語文系學生瞧不起中國文學系學生,中國文學系學生瞧不起哲學系學生,哲學系學生瞧不起社會學系學生,社會學系學生瞧不起教育系學生,教育系學生沒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近年來,一條條趾高氣揚的學科鄙視鏈被一本正經地羅列出來,越來越詳盡的學科優劣排序也堂而皇之地進入公眾視野。

  那么,教育學為什么會處于學科鄙視鏈的底端呢?是因為教育學所研究的問題沒有意義或無足輕重的嗎?恰恰相反,是因為教育學所關涉的問題實在太重要了。但教育學牽連甚廣、錯綜復雜,絕大部分時候我們很難單純從教育的角度來解釋教育學的問題。

  倡導教師要成為反思性實踐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的美國教育學家唐納德舍恩將專業實踐活動分為兩個層次,即干硬高地與濕軟低地。干硬高地是專業實踐中的“確定地帶”,在這個地帶里專業的情境和目標清楚,能運用科學理論和技術解決問題。

  濕軟低地是專業實踐中的“不確定地帶”,復雜、模糊,充滿矛盾和沖突,要憑借“行動中的知識”解決問題,教育學專業就處于這個地帶。從表層來看,各種矛盾和沖突似乎降低了教育學專業的“優越感”;但實際上,更具挑戰性與社會重要性的問題恰恰就存在于濕軟低地中。教育目的的改變、課程模式的變革、師生之間交往模式...

  這些問題無一不與哲學的轉向、歷史的情境、經濟的制約、人的發展密切相關,如果沒有思考人類發展、歷史發展的高度,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當下的社會與生活,就沒有真正地去關切教育問題。

  通過閱讀文學、歷史、哲學、科技、藝術等方面的專著,研究者可以理解很多教育現象的來龍去脈、判斷教育發展的未來走向,更加理性全面地修正自己的研究問題。時間是有限的,而人類文明浩如煙海、人類歷史群星閃耀,學生該如何選擇與閱讀專著呢?

  首先,在專業學習過程中,老師與前輩們分享的書單是非常重要的參考,閱讀經典的、實用的專著往往就要從這里開始。

  其次,要利用好常用的網絡平臺,這是形成自2閱讀書單的便利途徑。其實,豆瓣、知乎、抖音都是學生平時常刷的手機APP,在“豆瓣讀書”里不僅有各個領域的書單推薦,還有各種用戶對某本專著中肯的評價;知乎上對于書單和書評的高贊和回答,很多都來自各個領域的頂尖學者與專家,與他們的論文相比,這些回答與推薦往往更通俗有趣。

  如果有心,還能發現很多網絡娛樂平臺也有很多有趣的知識或閱讀分享,它們都能為選題的最終確定提供支撐,也能夠為相對嚴肅、枯燥的學術研究增加活動。

  一般來說,閱讀的過程由淺入深,但是很多專業書單中的經典專著往往晦澀難懂,如果一開始就選擇這樣的專著孤軍奮戰,很容易喪失熱情與信心。此時,各類書評、書籍共讀平臺(如樊登讀書、蜻蜓FM等)、公開課與演講平臺能夠提供很大的幫助。

  日本繪本大師五味太郎在《喂,這樣做才正確》的繪本里對讀書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論述:看不懂的書,不能一直看下去。書不是要使勁去讀的東西。沒意思的書,也不能一直讀下去。書不是硬著頭皮去讀的東西。硬著頭皮、使勁也得讀的書,一生中只有150本左右。

  閱讀是非常個性化的事情,專著的閱讀沒有標準和固定的模式,只有通過不斷嘗試與探索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

 。ǘ╅喿x學術期刊

  如果說閱讀專著是為選題的確定做長期積累的話,那么閱讀期刊就是相對高效、直接的方法了。學術期刊就是定期、連續出版的一種刊物,刊物上發表各個學科或相應學科的學術文章。通過閱讀學術期刊,我們可以了解特定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但學術期刊實在太多,學生該如何甄別優劣、找到所需,為我所用呢?因為學術文章實在太多,為便于搜索,一些研究機構就開發出學術論文的檢索工具與數據庫,其中有一些非常嚴謹、實用。

  而學術文章如果被這些數據庫收錄,一定程度上就標志著它的質量獲得了承認。我們接觸、使用到的權威性較高的學術文章一般都來源于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簡稱CSSCI)期刊以及各類中文核心期刊。所有公開發表的學術期刊都可以通過正規渠道訂閱,也可以通過網絡數據庫查閱。

  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學術領域的權威期刊。如果經常去圖書館或者資料室看一看,就會發現這些期刊與我們閱讀的文學類雜志模樣差不多,在期刊的封面上標有它們的數據庫來源。另外,《新華文摘》與中國人民大學的《復印報刊資料》是學術研究領域具有權威性與影響力的刊物,它們定期對公開發表的高質量學術文章進行匯編或轉載。

  閱讀這兩本刊物,是獲取學術動態、確定研究選題非常高效與便捷的方式。

  與專著的閱讀一樣,研究者可以根據個人的閱讀體驗、閱讀興趣以及研究領域,將閱讀期刊培養成一個能長期堅持的習慣,這將會使人更容易觸碰到研究領域的熱點與前沿問題。

 。ㄈ﹨⑴c學術活動

  如果說閱讀專著與期刊還只是間接與他人對話交流的方式,那么參與學術活動就是對他人學術研究的直接參與,也是與他人學術觀點的直接碰撞。

  學生作為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應該如何參與學術活動呢?

  適合大學生參加的學術活動主要有學術會議、學術講座以及小范圍的學術交流。學術會議有特定的領域與主題,規?梢允菄H范圍的,也可以是全國或地區范圍的,各種協會、團體也會舉辦相應范圍內的學術會議。參加會議的都是該領域或行業內的專家、學者或研究者,大家圍繞會議主題提交相關論文、交流學術觀點。

  由于專著的出版和期刊論文的發表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因此,參加學術會議聆聽到的學術觀點相對而言更新,可以反映該領域的學術動態與發展趨勢。同時,學生與學生也可以向與會的專家學者發問請教,拓寬自己的學術視野。

  很多國際或國內學術會議的舉辦信息可以通過專業老師、高年級學生以及網絡獲取。參與專業老師的研究課題,是接觸這些信息的很好方式。

  同時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等項目也可以幫助學生、學生聚焦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能夠解決參加會議所需的資金。

研究問題

  二、確定研究問題的原則

 。ㄒ唬┭芯繂栴}要有價值

  在提出研究問題的時候,要仔細想一想自己做這個研究的目的與意義何在,要反問自己問題的價值到底在哪里。而這個價值一般是指研究所具有理論價值或者應用價值。

  一個研究具有理論價值,意味著這個研究對所在領域的現有理論或思想產生了影響。所謂影響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這個研究問題很少有人注意過、研究過,填補了所在領域的研究空白;二是這個研究問題別人注意過、研究過,但是爭論很大,研究結論不一致;三是這個研究問題是目前該領域的熱點問題,亟待解決,相關理論的完善對社會或個人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大家都在關注。

  一個研究具有應用價值,意味著這個研究對個體或社會發展產生了影響。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這個研究問題有助于澄清當下社會現象、解決當下社會的“疑難雜癥”;二是這個研究問題有助于個體或社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學生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小朋友吃飯這件事情到底是如何觸動了自己,如果對這個現象進行研究,具備怎樣的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呢?學生感興趣的并不是吃飯本身的問題,真正觸動他的其實是吃飯折射出來的教育或社會問題。小朋友的吃飯問題其實涉及近年來逐漸進入研究者視野的話題一飲食教育,簡稱食育。

  國外尤其是日本對食育的研究比較深入,但尚未引起國內研究者足夠的關注。小朋友甚至成年人中出現五谷不分、浪費糧食、對生命缺乏敬畏等現象,且相當普遍,必須承認這方面的系統教育是缺失的。如果從飲食教育這個極具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的話題入手,就能夠提出一些好的研究問題。

  例如,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已經擁有了相對明晰的內涵,可食育的內涵究竟是什么?食育應該包含哪些內容?食育與勞動教育到底是什么關系?食育的實施主體與實施策略是怎樣的?…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提出研究問題時的參考。

 。ǘ┭芯繂栴}可以操作

  除了考慮研究價值以外,還需要確認后續的研究是否可以操作,即研究問題的可行性。這包括外在與內在兩個方面。

  外在的可操作性是指這個研究問題能夠得到承認,獲得物力與人力的支持。在研究的過程中,有充分的資金支持調研的開展與設備的購買,能夠吸引有共同志趣的研究者加入研究團隊。因此,研究問題必須積極健康、因地制宜。內在的可操作性是指這個研究問題確實符合研究者的研究興趣與研究能力,有利于其學術生涯的可持續發展。

  學術研究不是商業生產,甚至在歷經無數艱辛、耐住浮躁誘惑之后也沒有什么可以觸摸得到的收獲,付出的努力并不一定能取得即時的回報。這時候,研究者的興趣、信念與追求就顯得尤為重要與珍貴了。同時,研究問題也要符合研究者實際的研究能力。

  有些研究問題確實很緊迫,對國家、社會的發展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但可能因為調研群體龐大、內涵邏輯復雜、支撐材料無法輕易獲取等原因,導致研究問題超出了研究者的能力范圍,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暫時回避這樣的研究問題。

  學生將自己的研究范圍確定在食育這個框架下,也有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作為備選,但并不是所有有價值的研究問題都是適合他的。學生很想知道,全國小學生飲食素養處于怎樣的水平,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它有助于我們了解飲食教育所處的現實環境。但對于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個研究問題實在是太過宏大了。

  又如,在了解到日本出臺了全民性的《食育基本法》后,學生想我們國家應該如何制定食育法律呢?這個問題顯然已經超出了教育專業本科生所能把控的范圍,涉及經濟、法律、社會等更加宏大深刻的理論與現實,當然也不適宜作為學生的研究問題。

  需要記住的是,學術研究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研究問題會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逐漸明朗或進行修正,直至論文選題的確定。論文選題一旦確定,就可以按照研究思路進行研究了。那么,研究問題到底應該如何明朗、修正,最終變為選題呢?學生即刻開始第三個任務的學習:確定選題的方法。

 

相關標簽:
  • 報警平臺
  • 網絡監察
  • 備案信息
  • 舉報中心
  • 傳播文明
  • 誠信網站
精品亚洲91在线无码播放,亚洲最新在线,亚洲久无码中文字幕热,免费国产自在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