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技成果轉化難是我國科技界急需解決的長期難題,全國各省份的科技成果轉化條件不一,其轉化狀況也不一,因此解決轉化難的策略不可能統一。由于經濟水平、人才水平、思路觀念不同,欠發達省份科技成果轉化的策略也應有針對性和特色,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必須突出區域特色。以廣西為例,在闡述廣西科技成果轉化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分析其轉化難的原因,提出了解決廣西科技成果轉化難的策略,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科技成果轉化;欠發達省份,策略;
Abstract: Difficulty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is a long-term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ircles. The transformation condit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provinces across the country are different,and their transformation situations are also different.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transformation difficulties can not be unified. Due to the different economic levels,talent levels,ideas and concepts,the strategies for 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in less developed provinces should also be targeted and characteristic.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needs to highligh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aking Guangxi as an example,on the basis of elaborating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so as to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Keyword: 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less developed provinces; strategy;
0、 引言
盡管我國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急切的需求,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科技成果供給無法滿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1]。習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2]!绷暯酵具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堅決掃除阻礙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障礙,有力打通科技和經濟轉移轉化的通道[3]!痹谌珖萍紕撔麓髸,習近平同志再次強調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強科技供給[4]。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很多科技成果難以轉化,欠發達省份更是如此,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國家提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5],以政府行為引導全社會科技成果轉化。各省區也推出了“科技成果轉化大行動”[6,7,8],將科技成果轉化列入績效考核任務,促使各級政府重視科技成果轉化?萍汲晒D化大行動實行3年來,取得了一定成效,帶動了地方科技成果轉化,對促進產業升級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與我國不同的是,國外技術發達國家有多種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模式,如美國的硅谷模式[9]、德國的史太白模式[10]、英國的產學研合作模式[11],但由于我國科技項目的設立和管理模式與他們不同,科技成果推廣很難照搬這些成熟的模式。國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研究,更多是從科技成果轉化評價、成果轉化績效分配、成果政策的角度展開,并未對各省份科技成果轉化的因素進行個性分析,也未針對欠發達省份的科技成果轉化提出相應的策略;魢鴳c[12]認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難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只要存在科技研究與企業運作分離的現象,通常都存在轉移和轉化不暢的問題?上驳氖,企業的科技成果基本不存在轉化難的問題,因為不是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基本不可能獲得企業的立項。為此,我國科技管理部門針對該問題提出了產學研結合、產業聯盟、協同創新等項目攻關的解決方案,著力解決“科技與產業脫節”的問題。但在欠發達省份,科技成果轉化大行動并未達到預期的支撐產業發展效果?梢,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但需要具有原創動力的科學家,需要具有冒險精神的資本投資家,也需要具有遠見的科技成果中介,更需要具有無畏探索精神和堅定執行力的戰略企業家。
雖然科技成果轉化難度大、投入大,但科技成果轉化意義重大,關系著我國科技創新的質量,相比于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不可能一招見效,也不可能短期解決,需要綜合施策。各省區的產業現狀和創新基礎不一,不可能有統一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所以需要各個方面的要素相互匹配與支撐,需要因事施策,才能有效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宏偉目標。本文基于廣西4年科技成果轉化大行動存在的問題,分析廣西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的原因,提出了廣西科技成果轉化的策略,供同行和科技管理決策者參考。
1、 廣西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
科技成果轉化難有很多原因,欠發達省份所存在的原因與發達省份也有偏差。除了經濟水平、人才水平、管理水平、社會觀念的差距外,其具體原因也有較大的差別。就廣西而言,科技成果轉化難,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1.1 、具有應用前景的、成熟度高的科技成果少
廣西科技成果登記多,但可應用的成果有限。廣西對科技成果登記采取開放態度,基礎研究、軟科學研究和應用研究都可進行成果登記(表1),導致科技成果的登記量很大,但可應用、能應用的科技成果并不多。只有具有應用前景的、已完成小試的科技成果才能列入可轉化的科技成果,平臺類、基礎研究類、技術服務類的項目成果,不應列入可轉化科技成果的范圍。由于科技成果被列入部分單位年底績效考核的指標,部分單位要求科技項目驗收后,統一進行科技成果登記,以提高科技成果的數量。這一做法偏離了科技成果登記的初衷。鑒于科技無邊界,本地產生的科技成果少,如產業需要也可以引入外地的科技成果。但廣西并未建立有針對性的、有產業特色的、有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庫。自身產出少,對外地成果了解不多,嚴重影響著科技成果轉化的效果。
Tab.1 Regist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
表1 廣西科技成果登記情況(2014—2019年)單位:項
1.2 、科技項目和成果與產業發展技術需求的錯位
科研項目攻關如同醫藥研制,企業對技術需求聚焦如同病人對病情的描述,病人對病情描述不清影響治療效果,企業對技術需求聚焦不準則影響科技成果的應用。藥靶把握不準會影響醫藥的研制,企業技術難點了解不到位將直接影響科研項目攻關的有效性?萍脊リP指南等同于病人病情的列表,如果企業技術需求或難點描述不準,也將影響到科技攻關計劃的執行效果。廣西現有的項目并未能充分根據企業的需要進行指南設置。大部分企業不能凝練提出技術需求,或提不出有效的技術需求,使得科技項目和成果與產業發展對接不足。
1.3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支撐體系不健全
科技成果很多只處在小試階段,需要中試放大和產業化示范階段的試驗。但由于后期投入的缺位,很多成果僅僅停留在小試階段,缺乏資金進行中試試驗和產業化示范試驗。廣西創新驅動專項設置了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專項,但由于資金有限,這些專項的覆蓋面不寬,起不到全面覆蓋的作用?萍汲晒D化體系不全導致很多小試成果、中試成果走不出實驗室,走不到產業化示范階段。
此外,廣西還缺乏對科技成果提供全過程服務的服務支撐體系,比如科技成果評估、科技中介、科技金融服務等。由于服務支撐體系的缺乏,科技成果產出方只能通過課題組自身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課題組人員對科技成果轉化知識、配套政策、金融支持等了解不足,影響著科技成果轉化的效果,使課題組人員主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性不高,從而更偏向于寫論文。廣西僅有一家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南寧)示范基地,無法支撐全區的科技成果轉化任務。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也僅有7家。盡管柳州市為企業創新活躍城市,但缺乏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表2)。
Tab.2 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demonstration insti-tutions in Guangxi
表2 廣西現有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
1.4 、高校及院所未真正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
欠發達省份的科技研發人才大多數聚集在高校及院所。高校及院所與企業的人才資源也各有側重,企業的研發人才主要是應用技術類,而高校及院所主要是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類型。2019年,廣西高等院校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人員折合全時當量分別為6 623.4、4 955.3、1 639.2人年(表3),試驗發展的人力投入極低。究其原因:受職稱和績效考核要求的影響,一些高校院所仍把SCI論文作為職稱和年底績效考核的主要指標,或者作為獎勵的主要依據,弱化了科技成果轉化的考核指標,導致高層次人才更多關注科技論文。職稱和績效考核是風向標和指揮棒,缺乏關于科技成果轉化的選項,就很難形成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氛圍和環境。再者,受績效考核影響,吸引了基礎研究,特別是能出SCI論文的高層次人才,而擠壓了應用型人才的生存空間,導致高校院所未真正重視科技成果轉化。
Tab.3 R&D personnel in Guangxi(2019)
表3 廣西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情況(2019年)
1.5、 科技成果轉化缺乏區域和產業特色
廣西的科技成果轉化行動方案中提出要建立我國面向東盟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核心區[6],這個要求體現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區域特色,但4年來的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并未達到既定的效果,面向東盟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體系并未建立。廣西科技創新九張名片體現著廣西主產業的創新需求[13],科技成果轉化應體現這些產業的特色,但針對九張名片的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不多,技術轉移轉化機構更多是簡單依托高校及院所建立,未能根據產業的技術需求,建立具有產業特色的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未能充分發揮科技成果行動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2 、廣西科技成果轉化效果差的原因分析
廣西科技成果轉化效果差,情況復雜,就創新、產業、人才、政策、資金等方面分析,廣西科技成果轉化效果差主要有以下原因:
2.1 、科技成果產出的內生動力不足
與論文、專著相比,應用型科技成果的產出更難,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長期投入。作為科技成果的主要產出源,高校及院所產出科技成果的內生動力不足。受績效考核機制約束,高校及院所無法允許一個研發團隊5~10年沒有論文、沒有專利、沒有專著。在績效考核的壓力下,如果無論文產出,再強的研發團隊也無法通過高校院所的績效考核。高校院所的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劍”的科技大成果產出土壤,即使有科技大成果也是鳳毛麟角,成為異類。此外,高校院所的職稱考核也對科技成果產出不利。高校院所對職稱的考核無非論文、項目和獎勵三大項,很少將科技成果應用作為考核的內容;蛟S科技成果產出后,也有論文和獎勵的產出,但并不是所有科技成果產出都能產出論文和獎勵。一味地追求論文和獎勵極大弱化了科技成果的產出,導致一些優秀科技成果僅僅推進到小試階段。再者,高校及院所也缺乏科技成果產出的氛圍?萍汲晒漠a出,需要長時間、高消耗和學科跨度大的考驗,更需要一些有利于科技成果產業的氛圍。受職稱、績效等因素影響,論文高產出的理論專家更容易受到關注,從而形成了關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氛圍。這種重視論文和獎勵的氛圍勢必弱化科技成果產業的氛圍。
2.2、 企業對科技成果的需求不強
廣西的企業大多數為中小企業,而且多為技術含量不高,勞動密集型或資源依賴型的中小企業,依賴資源和勞動力的低成本參與市場競爭。其次,這些企業管理者的知識水平不高,對技術的理解和消化水平也不高。再者,廣西中小企業“小富即安”的思想意識嚴重,社會責任感不強。在受市場影響的情況下,僅考慮關停企業,缺乏高質量發展的意識。上述種種原因,導致廣西的企業在面對市場競爭時,提不出技術需求,也無法對先進技術成果進行消化和吸收。
2.3 、企業真正的技術需求未能有效挖掘
廣西“產業與生產活動脫節”問題同樣嚴重[14]。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企業技術需求的征集環節缺失,僅僅依靠專家征集企業的技術需求,導致技術需求與現實脫節。二是企業的技術需求未能有效征集。由于缺乏技術專家,很多企業提不出技術需求。在技術需求征集環節,僅憑個人感覺提出,未能體現企業真正的技術需求。三是企業提出的技術需求未達指南專家的要求,征集后被屏蔽了。四是企業需要的是適用技術,需要的是技術升級,并不需要高新技術,因此提不出“高大上”的技術需求。五是要求申報項目的企業近幾年有良好的財務報表,受制此條件,很多企業達不到申報要求,因此企業不愿意也不可能提出真正的技術需求。如此種種,導致廣西企業真正的技術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挖掘,導致項目指南未能充分代表產業的技術需求,進而導致了“產業與生產活動脫節”的問題。
2.4、 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條件不足
廣西并不缺乏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重視,一些高校院所的基礎實驗儀器設備與發達省份相比,總體水平并不落后,但其科技成果中試條件和產業化條件相差甚遠,缺乏公共中試條件和產業化條件,無法支撐科技成果轉化的需要。以廣西科學院為例,其擁有3家國家創新平臺[15],在生物工程領域擁有近8 000萬元產值的、面向基礎研究的儀器設備,其中個別設備居西南領先水平。與此不相匹配的是,廣西科學院適合應用且仍在使用的中試車間僅有1個,無法滿足本單位中試的要求,更無法滿足全區高校及院所的中試需求。廣西大學同樣如此,廣西大學與華南農業大學共建一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利用“211工程”和中央對落后地區的扶持政策,對基礎研究的條件進行較大的投入,大幅提升了基礎研究條件。但由于對中試條件重視不夠,其中試車間的裝備投入很少,無法支撐科技成果對中試示范的要求,導致廣西大學更多的科技成果處于實驗室的小試階段,無法走出實驗室,影響著科技成果的轉化。
為整體推進高新區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各個高新區均建立了面向全區的中試基地。但由于缺乏公共維護經費和人員,其運行效果不佳,要么中試基礎條件無法滿足試驗要求,要么操作人員的知識水平無法掌握中試試驗,使中試基礎成為雞肋。為了吸引更多的科技成果進入企業孵化,部分大企業建立了中試車間,也具有一定的試驗條件,但由于中試車間的企業性質,不具有對外服務的開放性。如此種種,廣西嚴重缺乏各類中試基礎條件。
2.5、 政府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和引導不夠
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條件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因此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目前,政府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主要通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育種中心和臨床醫學中心對中試基礎條件進行支持,其支持力度較弱。與重點實驗相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僅僅為一次性的低強度支持,其資助力度無法與重點實驗室相比,無法承擔起中試條件的改善任務。其次,高校院所解決資金問題的另一個渠道是通過高校院所本級財政的調劑,由于中試基礎條件投入大,而且涉及土地等大宗條件因素,很難獲得較大的支持。再者,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是解決資金問題的重要方式,通常通過政策引導,吸引財政以外資金對中試基礎條件進行投入,但目前后補助、創新券等方式對中試基礎條件的改善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最后,社會力量是解決資金投入問題的重要渠道,但由于投入產出比低、回收期長、專業人才缺乏等因素,社會力量對中試基礎條件的興趣不大,影響著科技成果的中試和產業化試驗,進而影響到科技成果的轉化。
3、 廣西科技成果轉化策略
科技成果轉化要因地制宜,與發達省份不同,欠發達省份的科技成果轉化也大有作為。廣西作為欠發達省份,要實現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必須走“建特色—造氛圍—凝需求—供服務—推應用—立高地”之路。具體而言,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廣西對科技成果的需求,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導向,營造重視科技成果轉化的氛圍和環境,瞄準產業的技術需求凝練項目,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的中間協同模式,形成促進注重“后端轉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高地和樣板,通過多方發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目的,推動創新型廣西建設目標的實現。
3.1、 建立具有資源特色和產業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導向
受資金等因素影響,欠發達省份的科技成果轉化無法與發達省份相比,一些優秀的科技成果更愿意到發達省份轉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優秀科技成果都會到發達省份轉化,由于資源優勢、區域優勢和產業優勢等原因,一些優秀的科技成果也只能到欠發達省份轉化。
廣西區域特色明顯,資源特色和產業特色鮮明,甘蔗糖等產業的科技成果也只有在廣西有較強烈的需求。廣西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時,應根據自身的特色,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正確導向。廣西科技成果轉化大行動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建立一批技術轉移轉化中心。除了高校院所和企業自身根據其優勢組建外,還應利用省級平臺組建具有區域特色和產業特色的技術轉化中心,形成技術需求源和科技成果源。
廣西的區域特色為東盟特色。因此,面向東盟國家的技術轉移轉化中心要充分調研東盟國家的產業技術需求,準確把握東盟國家的主要產業需求,形成有效的技術需求源,成為我國科學家了解東盟國家的主要平臺。同樣,此類技術轉化中心在對東盟國家產業需求準確把握的前提下,廣泛調研國內知識源、成果源,將符合東盟國家產業需求的科技成果引入到成果庫,形成具有東盟國家產業特色的科技成果源。只有充分建立具有東盟國家產業特色的技術轉化中心,才能成為東盟國家了解我國科技成果的集中地,也才能成為我國科研人員了解東盟國家技術需求的集中地,從而充分體現區域特色,發揮橋頭堡的作用,科技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
廣西的資源和產業特色明顯。因此,具有資源特色和產業特色的技術轉化中心必須充分調研廣西九張名片中相關產業的技術需求,形成產業技術需求清單,引導國內科技人員參與廣西相關產業的技術攻關,推動九張名片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
3.2 、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氛圍和環境
職稱評定和績效考核是指揮棒和風向標。歷來高校及院所將SCI論文作為職稱評定、年終績效考核、平臺考核的主要指標。職稱評定和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不改變,很難引導高校院所科技人員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興趣。高校過多關心SCI論文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追求高校的全國排名。在全社會將全國高校排名作為高校領導層考核目標的環境下,高校很難獨善其身,為了確保排名進步,也只能將SCI論文作為科技人員的考核指標。因此,必須引導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員不但要發科技論文,而且要關心科技成果轉化;不但要關注技術的創新水平,而且要關注其研究成果的成熟度;不但考慮研究選題的自由度,也要著力解決產業的技術瓶頸。
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提到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性。要實現強國必須借助科技創新,必須改變高校及院所將SCI論文作為職稱和績效考核直接依據的現狀。國家科技管理部門已將國家領導人的要求進一步落實。國家科技獎勵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已弱化了SCI論文的要求,提出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16],進一步說明科研的導向已引起了國家科技管理部門的重視,相關部門已將科研的導向轉向產業發展。盡管其過程仍較長,但相關部門已重視并作出了相應調整,其效果將很快能體現。作為欠發達省份,廣西不必要也不可能將有限的科技資源投向基礎研究,更應該把有限的科技資源集中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需求中,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卡脖子”關鍵技術,幫助企業進行技術升級。
3.3、 瞄準產業的技術需求凝練項目
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多方發力。作為科技管理部門,已調整科技資源傾斜產業技術攻關。以廣西為例,廣西整合了各個廳局的科技資源,全面啟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統一由廣西創新辦公室管理和支配?萍假Y源中,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項目的申報必須以企業為主體申報,進一步引導高校及院所加強與企業的聯合。高校及院所由于對科技經費的緊迫需求,主動聯系企業,對接企業技術,增加與企業的互動,通過凝練企業的技術需求構建科技項目,實現科研行為的繼續。
廣西基于“前端聚焦”的共識,設立了廣西科技重大專項和廣西科技重點研發項目。為實現“前端聚焦”的共識,科技管理部門改革了指南的凝煉方式,采取自下而上,再上而下,多次評審、多次修正的方式,爭取征集更廣泛的意見,形成更全面、更適合實際的項目指南。此外,指南要采取與廣西主產業結合的方式,著重解決廣西主產業中影響技術進步的共性關鍵技術難題,圍繞著產業的技術難題,采取“圍剿”式,全鏈條和全方位地布局課題攻關內容,以期達到整體解決技術難題的目標。
3.4、 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中間協同的服務模式
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多方參與、多方支持和多方發力。在發達省份,鑒于生產企業對技術需求的迫切和敏銳性,也鑒于企業對創新的風險和成本有較高的認識,有較成熟的科技成果支持渠道和措施。但對于廣西而言,“政產學研金服用”長期脫節,科技成果轉化過程得不到全過程服務,無法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路徑。
廣西首先要解決政府引導的問題。政府引導資金具有種子和政策性的作用,科技成果受資助讓企業認識到政府對該成果的支持,有了政府對科技成果的認可,企業才可能有信心對科技成果進行轉化。其次要解決“產學研”參與的問題,業內專家對“產學研”的作用已有較深入的認識,本文不再重述。第三要解決金融問題。廣西現有的企業,其規模和利潤水平較低,缺乏足夠的資金進行科技成果轉化。金融擔保、金融融資等金融服務將有助于科技成果受讓企業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更有利于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率。第四要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中介服務問題。中介服務問題包括科技成果評價、評估、交易等。成果的出讓方和受讓方都不熟悉科技成果中介的相關環節,也缺乏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的認識。中介服務將有效補充該環節的缺失,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無縫服務。最后還要解決科技成果的使用問題?萍汲晒D化后產出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與傳統相比,需要接受的時間成本、運行成本、營銷成本,甚至試錯成本,這些成本有時并不低,受讓方根本無法承擔這些成本,需要其他力量給予支持和幫助。此時,首臺套設置的補貼、創新券的支持、政府的帶頭試用等措施,將有效支持受讓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
可見,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多方發力、多方支持和多方參與。廣西提出了加強科技成果的中間協同,就是要進行“政產學研金服用”全鏈條協同攻關,政府引導和撬動、企業主導、高校強化、院所推動、金融多渠道多環節支持、成果轉化服務跟上、轉化運用為先,使科技成果一出生就得到一條龍全方位的服務。對項目前期資助的,驗收時得到企業認可的科技成果,要形成一條龍服務的模式。
3.5 、形成促進“后端轉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科技成果的后端轉化就是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轉化,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廣西科技管理部門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提出了科技成果轉化大行動,通過創新券、后補助、購買新產品等行動,助推科技成果的轉化。由于廣西企業對科技創新失敗成本的承受能力不足,在上述行動的基礎上,政府要在轉化方面“扶上馬、送一程”,提供多種利于新產品、新工藝產業的資助體系,提升轉化效果。
為了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成果轉化行動,不再將科技成果的產出方列入考核范圍,僅僅考核科技成果的需求方,要求各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必須達到一定的指標,對完成指標的企業予以補助和獎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成效。與此同時,對自我轉化的科技成果也給予認可,在確保其科技成果的合規性和規范性后,也給予認可和獎勵。一系列的科技成果轉化措施帶來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高潮,科技成果轉化大行動的完成效果良好,有效促進了科技創新服務產業的效果。
3.6、 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和樣板
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紅利釋放后,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量有了很大增長,但仍有一些市場前景好的科技成果未能得到轉化[17],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科技成果轉化未能找到合適的模式和路徑是其中之一。建立具有新型研發機構性質的產業技術研究院,是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高地和樣板,是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的一種新方式。新型研發機構將科技成果擁有人和科技成果受讓人的利益最大程度的捆綁,實現科技成果擁有方的利益最大化,以及科技成果受讓人風險的最小化。新型研發機構可以采用知識產權入股、成果擁有方現金入股、成果受讓方配比入股等多種方式,最大程度地激發科技成果擁有者的轉化熱情和動力,也最大程度地降低科技成果受讓方的風險,達成雙方共建利益共同體和風險共同體?萍汲晒茏尫揭宰钚〉耐度雽崿F科技成果的轉化,科技成果擁有方可以通過參與轉化,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這種科技成果轉化方式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最高方式,也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和肯定[18]?萍疾恳晕募姆绞,進一步規范和肯定了此類科技成果轉化的方式,各省市也對此類新型研發機構給予資金支持,助推科技成果轉化的效果和力度。以廣西為例,有研究團隊帶科技成果入股、科技人員投資入股、企業投資入股等方式,將科技成果轉化推入快車道。作為省級層面,建立了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通過新建和加盟的方式,針對廣西的產業需求,計劃建立50個新型研究所,為產業提供技術支撐和技術服務。
4 、結語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老生常談的難題,本文以廣西為例,從欠發達省份角度,根據科技項目和科技政策的新形勢,在闡述廣西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基礎上,對出現轉化難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廣西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可操作的、具有新時代特征的策略,為實現廣西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新思路。當然,期望通過幾條措施解決廣西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顯然并不實際,但無疑為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難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路徑。顯而易見的是,科技成果轉化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欠發達省份為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難,紛紛出臺措施、營造氛圍、構建轉化主體等,期望通過綜合施策,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因事施策、個性施策、因地施策,形成各省份科技成果不同的特色,建立多種科技成果的轉化體系,從而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道路。
參考文獻
[1]武義青,趙建強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IN]J河北日報, 2018-01-17(7).
[2]學習中國習近平指出科技創新的三大方向[EB/OL.(2016-06-02)2021-04-13].
[3]新華網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EB/OL.(2016-02 -29)[2021-04-13].
[4]新華社科技創新引領社會進步科技體制改革激發活力[EB/OL].(2016-06-01 )[2021-04-13].
[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的通知[EB/OL].(2016-04-21)[2021-04-13.
[6]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科技成果轉化大行動實施方案(2015- 2020年)的通知[EB/OL].(2015-09-23)[2021-04-13].
[7]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 見[EB/OL.(2017-12-29)[2021-04-13]. .
[8]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 見[EB/OL].(2016- 1-08)[2021-04-13]. .
[9]羅良忠,史占中美國硅谷模式對我國高科技園區發展的啟示[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03,25(2):36-40.
[10]商務部德國史太白技術轉移中心成功經驗及合作建議[EB/OL].(2013-08-30)[2021-04-13]. .
[1]程桂枝,程軼平,唐五湘英國促進產學研合作的政策措施及其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 2005(12):46-48.
[12]霍國慶.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根本癥結及其解決策略[J].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6, 1(2):119-125.
[13]黃靜三元并進為廣西雙創“九張名片筑基賦能[J].廣西經濟, 2018(4):16.
[14]“廣西科改三十三條"起草組.更好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支撐引領作用[N].廣西日報,2020-07-21(5).
[15]廣西科學院辦公室廣西科學院概況[EB/OL].(2019-10-31)[2021-04-13.
[16]財新網科技部:疫情防控任務完成前不應將精力放在發論文上[EB/OL].(2020-01-30).
[17]佚名科研與產業并舉([J.高科技與產業化, 2017(9):98-102.
[18]科技部關于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2019-09- 12)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