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作為南宋重要詞人的吳文英共有詞作 340 余首,大致可分為戀情詞、詠物詞、祝壽酬贈詞等這幾種類型。文章主要是就所占比例較大的戀情詞展開分析。首先解讀了吳文英戀情詞所包含的由“相戀——相思——失伴”這三種情感內容,并結合具體作品分析研究了吳文英戀情詞所具有的藝術魅力,也提出了吳文英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其別具一格的創作手法與修辭手法有著密切聯系。最后指出了吳文英對后世詞人在風格、內容及形式上這三方面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吳文英 戀情詞 夢窗詞 蘇杭姬妾
Shallow theory of Wu Wenying's love word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oet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Wu Wenying has more than 340 words,which can be roughly pided into romance word, poems, birthday presented word this several types. Thisarticle mainly analyzes a higher percentage of love word. First reading of the Wu Wenying's romance wordswhich contained in the “love, lovesickness, lost with lover” the three emotional content, and combining theconcrete work analysis Wu Wenying's relationship of words is artistic charm, and also puts forward the WuWenying's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his unique writing style and closely related to rhetoric. Finally points outthe Wu Wenying on ci in the style, content and form the profound impact of these three aspects.
Key words: Wu Wenying ; love word ; Meng Chuang's word ; Su Hang's concubines
目 錄
一、引言
二、吳文英戀情詞的情感內容
。ㄒ唬┫鄳俚奶鹈郏“引鴛鴦弄水”
。ǘ┫嗨嫉募拍“秋鏡照憔悴”
。ㄈ┦О榈谋矗“斷魂在否”
三、吳文英戀情詞的藝術魅力
。ㄒ唬﹦撟黠L格
1.秾質密麗
2.清逸沉郁
。ǘ﹦撟魇址
1.虛實結合,如夢如幻
2.意象獨特,富于魅力
3.情景交融,婉約柔美
。ㄈ┬揶o手法
1.用典
2.比喻
3.比擬
四、吳文英戀情詞的影響
。ㄒ唬﹥热萆系挠绊
。ǘ╋L格上的影響
。ㄈ┬问缴系挠绊
五、結語
參考文獻
一、引言
吳文英(1200—1260 年)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今存世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四卷,又叫做《夢窗集》。吳文英存詞 340 首,其數量于南宋詞人中僅次于辛棄疾。而且詞作的題材涉及范圍也較為廣泛,大致可分為詠物詞、酬贈詞、祝壽詞,以及戀情詞等類型,F存的諸多研究資料中,很大一部分是研究夢窗詞的整體的藝術特色的。如孫克強在《夢窗詞在詞學史上的意義》一文中就說道:夢窗詞是“以其密麗濃艷的風格特征而獨樹一幟”。朱長英分析得出:“吳文英詞作風格的形成既是對溫庭筠、周邦彥的繼承與發展,也是在南宋這一特殊的社會環境所使然。”再如趙永源《試論夢窗詞的風格》一文,就是主要從宏觀與微觀這兩個角度,分析得出吳文英詞的風格:“妍麗綿密中帶有疏快之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的完美融合。”通過整理發現,戀情詞的數量將近 80 首,在存詞總數中占到了近四分之一,比重很大。但是,就所閱讀的文獻資料與書籍中,并沒有很多學者單獨對吳文英的戀情詞有進一步的分析整理歸納,單獨對吳文英戀情詞這塊進行較為全面研究的只有謝思煒先生的《夢窗情詞考索》一文。
所以,文章擬從內容、特色、影響等多個方面來較為細致地分析吳文英的戀情詞,體會作者當時內心的豐富情感。也是借助對吳文英戀情詞的考察,再次探索其詞作的風格特色,希望可以進一步豐富吳詞的研究內容,也旨在證實夢窗情詞的價值所在,從而使得吳文英在詞壇有一個更為客觀的地位與身份。
二、吳文英戀情詞的情感內容
吳文英筆下的戀情詞,都是他無法釋懷的愛情記錄,抒發的是那一份刻骨銘心的情之體驗。雖然吳文英到最后是孤身一人,但從他的戀情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與蘇杭姬妾一路走來的軌跡。吳文英戀情詞主要描繪的是他一路走來與蘇杭姬妾的甜蜜,再是他與之分別后的孤單寂寞,最后是他失去佳人后的悲痛這三種情感內容。
。ㄒ唬┫鄳俚奶鹈郏“引鴛鴦弄水”
吳文英的一生大多時間都是在江南的蘇杭,且只與兩個女子有過感情,吳文英對待愛情甚是細膩,喜于用詞來表達自己沐浴愛河時的甜蜜。但是,這些戀情詞都是在他的蘇杭姬妾離開之后才寫的,所以我們只能從這些追憶的詞作中來尋找當時吳文英與她們相遇相戀的場景。如《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上闋所描寫的那樣:
羞紅顰淺恨,晚風未落,片繡點重茵。舊堤分燕尾,桂棹輕鷗,寶勒倚殘云。千絲怨碧,漸路入、仙塢迷津。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
從題目中的地點可以看出,該詞描寫的是吳文英在杭州西湖初遇杭妾時的情景。就是因為是回憶,才可以看出吳文英對這段感情的印象之深刻。上闋大部分是寫景,在這樣的一個春天里,夢窗獨自泛舟西湖,眼前的美景讓他想起了與心上人的第一次相遇。
春風吹落花瓣,點綴著這一片芳草地,點點紅色好像少女害羞時泛起的紅暈的那種嬌態,很好地用眼前的花來襯托心頭的佳人。“腸漫回、隔時花見,背面楚腰身。”猶記得,驀然回首,仿佛還能看到第一次相遇時,佳人婀娜的身姿在花叢中搖曳,讓人覺得嫵媚妖嬈,更是令吳文英過目難忘,只一眼,而后憶念終生。佳人雖逝,那份初遇相戀時的甜蜜依然保留在吳文英的內心深處。
再如著名的《鶯啼序》(荷合趙修全韻)上闋所描寫的:
橫塘棹穿艷錦,引鴛鴦弄水。斷霞晚、笑折花歸,紺紗低護燈蕊。潤玉瘦,冰輕倦浴,斜拖鳳股盤云墜。
這首詞與《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是一個時期的作品。詞的上闋實際上是在詠荷,而詠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懷人,吳文英恰到好處地將兩者結合起來,寫在一首詞里。詞的一開始,吳文英便回憶起與蘇姬兩人劃著小舟穿行在荷叢中,一同欣賞著粉嫩的荷花,招引著正在戲水的鴛鴦,才子佳人在采荷的途中看見了鴛鴦,讓人讀來倍感溫暖與甜蜜,給人一種“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畫面感。荷花如同美人出浴般冰清玉潔,實際上是在贊美與自己一起的采蓮人的楚楚動人。佳人出浴,滿臉的倦態,在吳文英看來,哪怕佳人極盡慵懶之態,對他來說也是一種甜蜜的感受。
另外,像《宴清都·連理海棠》中的“連鬟并暖,同心共結,向承恩處”一句也表現吳文英與情人之間相依相偎的甜蜜生活。
。ǘ┫嗨嫉募拍“秋鏡照憔悴”
早年的甜蜜時光如此短暫,吳文英晚年一個人來往于蘇杭兩帶,同時內心也倍受相思之苦的煎熬,所到之處,必有感懷。如《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
結束蕭仙,嘯梁鬼,依還未滅;某峭、無聊閑看,野煙一抹。梅子未黃愁夜雨,榴花不見簪秋雪。又重羅、紅字寫香詞,年時節。
簾底事,憑燕說。合歡縷,雙條脫。自香消紅臂,舊情都別。湘水離魂菰葉怨,揚州無夢銅華闕。倩臥簫、吹裂晚天云,看新月。
這是作者在寓居蘇州盤門時,在端午日看到這熟悉的景和物而觸發的對蘇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吳文英孤身一人留在盤門外過著端午節,除了無聊寂寞外更多了一份相思的惆悵悲涼。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吳文英看著室外城郊處的景色也倍感荒蕪,唯一能為這番風景做些點綴的只有一抹裊裊的野煙,還能讓人隱約感覺到一絲生氣。江南水鄉梅雨時節,綿綿細雨淅淅瀝瀝,更是為詞人的心頭增添了一份愁緒。室外不見火紅的石榴花,更使他愁上加愁,鬢發也增添了幾分花白。不過是一株普通的石榴花,為何會讓吳文英加深了憂愁?實際上這里的“榴花”是借代蘇州去妾。以花代人,愛妾已然離開,吳文英對她的思念卻從未停止。今日又記起了往日的這個時節自己為去妾所作的那些詞,觸景生情,對情人的思念又增加了一分。
下闕以感懷舊事起頭,最后又回到現實中作為了結。吳文英與蘇姬曾經的情深意濃、如膠如漆,在蘇姬離去的那一刻開始,兩人間多年的情分也就從此斷絕了,屬于她的香味也已然淡消。自己雖念舊情,但是“揚州一夢”難續,破鏡終難重圓。于是詞人終于忍住無盡的思念而回歸現實,獨自臥闌吹簫,企盼用簫音吹散天上的愁云與內心的愁緒,期盼看到被云擋掉的明月,期盼蘇妾聽到簫聲能夠回到自己身邊。希望雖有,但此刻的相思寂寞之情還是盛滿了孤單寂寞的吳文英心中。
另外一首表達對情人思念的是《齊天樂·煙波桃葉西陵路》:
煙波桃葉西陵路,十年斷魂潮尾。古柳重攀,輕鷗驟別,陳跡危亭獨倚。涼颸乍起。
渺煙磧飛帆,暮山橫翠。但有江花,共臨秋鏡照憔悴。
華堂燭暗送客,眼波回盼處,芳艷流水。素骨凝冰,柔蔥蘸雪,猶憶分瓜深意。清尊未洗。夢不濕行云,漫沾殘淚?上锵,亂蛩疏雨里。
這是一首吳文英與蘇姬分別后因思念而寫下的戀情詞。然而時隔十年,再度重游與情人分手的那個渡口,傷感之情還是不禁生起。吳文英獨自倚靠危亭,遠處湖面煙波浩渺,山巒翠影斑駁,湖光山色,一片迷蒙虛渺。再看近處,江水清澈,江面如同一面鏡子,照著這的人影、花影,卻不想照出的是一番憔悴的面容。今時不同往日,蘇妾一去,吳文英便形單影只,獨身一人也是索然無味,百般無聊。
下片便開始轉入回憶與佳人初次見面時的情景:她送走別的客人,單獨留下自己。
回頭顧盼,眼波流動,傳達出含蓄的柔情蜜意,吳文英仿佛還聞到了一陣四溢的芳香。
猶記得美人與自己分瓜時的情景,白玉般的手腕、青蔥般的纖指,仿佛還在眼前,直到現在內心還有一層感慨留戀之意。秋宵佳節,想要借著這杯中的殘酒澆滅心中的無限愁緒。卻不想這只是夢一場,還來不及享受與戀人幽會的甜蜜,這夢就醒來了,淚水也沾滿了衣衫。唯有這淅淅瀝瀝的雨聲和蟋蟀的叫聲,如此清晰現實,伴著詞人度過這漫漫孤獨無眠之夜。結句將內心的凄涼與景色的凄迷相結合,使吳文英想要表達的思念這一主題更加明顯。
陳廷焯曾對該詞評價:“傷今感昔,憑眺流連,此種詞真入白石之室矣。一片感喟,情深語至。”從這兩首詞可見吳文英真是為伊、為情消得人憔悴啊。詞人內心因思念引發的苦悶更加躍然紙上。
。ㄈ┦О榈谋矗“斷魂在否”
吳文英的這兩段愛戀真是刻骨又銘心,當他失去了這兩位佳人后,內心依舊魂牽夢縈,從而加深了自己的悲痛郁悶。而這種情感也在他的詞中有所體現,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了:
殘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繡戶。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畫船載、清明過,晴煙冉冉吳宮樹。念羈情、游蕩隨風,化為輕絮。
十載西湖,傍柳系馬,趁嬌塵軟霧。溯紅漸、招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倚銀屏、春寬夢窄,溯紅濕、歌紈金縷。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
幽蘭旋老,杜若還生,水鄉尚寄旅。別后訪、六橋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雨。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楫桃根渡。青樓仿佛,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淡塵土。
危亭望極,草色天涯,嘆鬢侵半苧。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亸鳳迷歸,破鸞慵舞。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沈過雁,漫相思、彈入哀箏柱。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
這首詞共分為四段,是吳文英所有詞中最長的調子。吳文英的這首《鶯啼序》是夢窗為悼杭州亡妻之作,而全篇最能體現吳文英在失伴后那種揪心的苦痛的是第四段的描寫。
第一段寫的是現實生活中杭妾死后,吳文英獨自生活在蘇州,感嘆“春事遲暮”。內心無法排解的柳絮般的苦愁情緒也是被延續到了全詞的最后,為此也是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悲。第二段是在回憶發生在杭州西湖邊的刻骨銘心的情事,春色無邊而歡事無多,因歡喜交加而淚濕歌扇與金縷衣。最后三句,進一步寫了與杭妾之間的歡樂過往,但是卻不過分露骨,而是委婉含蓄。第三段寫的是與杭妾分別后的情事。又一年的暮春來到,吳文英卻獨自一人客居水鄉。別后重尋舊地,又忍不住地追敘起了與愛妾的初次相遇。憶起了伊人顧盼生情時的眼色之美;蒼翠的遠山見到她的蛾眉而自愧不如。通過吳文英這么一寫,當時在西湖上偷傳情意以及后來的歡愛再次呈現在讀者眼前,但這一段的抒寫已經有了生離死別的慘淡意味,在下一段中就會有更明顯地體現。
前三段都是在為第四段的憑吊之情做鋪墊。這段中所表達的感情深沉濃郁,意境開闊?墒谴撕蘧d綿無絕期,吳文英在經歷了失去心愛的伴侶的情況下繼續抒寫他胸中的無限悲痛之情。于是所見之景皆被吳文英著上了一層悲的色彩。最后這句“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去妾已去,明知這是一個既定的事實,卻還是忍不住問一句:“斷魂在否?”似乎期盼去妾的魂魄能夠回來與自己相伴這就足矣,極力渲染了憑吊的巨痛。
在這首詞中,吳文英從現實的傷春到回憶里的歡娛,再到記憶中的分別,最后又回到現實,憑吊逝去的情人,一波多折,層層深入,將他內心的那種復雜情緒展現無遺。
但這一曲招魂曲卻再也招不到心上人歸來的那日。陳洵評此詞說:“通篇離合變幻,一片凄迷,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然得其們者寡矣。”
與《鶯啼序》一樣,也是抒發悼念亡妾時的悲痛的詞還有《定風波·密約偷香踏青》。
三、吳文英戀情詞的藝術魅力
。ㄒ唬﹦撟黠L格
南宋的詞壇上大家云集,各有特色。薛礪若在《宋詞通論》中言:“繼姜史之后,略微晚出的吳文英,又為此派入添了一個異樣的色彩,它是姜夔時期一貫下來的一個小小的旁枝,一個奇特的結晶,他的作風一如姜史之雅正,而更要來的古典,更要來的溫麗。”陳廷焯曾這樣評價吳文英的創作風格:“夢窗長處,正在超逸之中,見沉郁之意。”由此不論是吳文英的所有詞,還是這些抒寫他相思戀情的詞作,風格大抵可以分為兩種:秾質密麗和清逸沉郁。
1.秾質密麗
吳文英的詞,不管是戀情詞,還是那些詠物詞、祝壽詞,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濃妝艷抹,色彩絢麗。所見之景物皆被染上濃郁的主觀情緒,并且色彩各異。這也造就了吳文英這些用來抒寫愛情篇章的作品更加的密麗質實,曲婉深邃。如《霜天曉角·香莓幽徑滑》:
香莓幽徑滑?M繞秋曲折。簾額紅搖波影,魚驚墜、暗吹沫。
浪闊。輕棹撥。武陵曾話別。一點煙紅春小,桃花夢、半林月。
全詞除“武陵曾話別”一句,其余全是景語。行文之處,沒有用到一個虛詞,吳文英是通過“香霉”、“幽徑”、“波影”這一系列的客觀之景來表達對姬妾之思念的。喜用實字是吳文英創作的一大特色,張炎主張的是虛字的清空,對于吳文英的詞主“質實”自然是不予支持的。但吳文英的戀情詞多半正是實字間的相連相貫、景象間的疊加組合,才顯示出與眾不同的濃郁質實之風。
吳文英戀情詞秾質密麗的特點還體現在詞中不時出現的多種色彩意象,他喜好用各種經過雕飾的、濃艷的字詞來創作。如《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中“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沉過雁。”一句,吳文英就是以凄迷開闊的情景,加以幽冷哀艷的藍色輔助,來表達自己對愛妾的傷悼之情。又如《澡蘭香·淮安重午》就是運用“榴裙”、“紅綃”、“紺紗”等多種與節日相關的、顏色艷麗的風物、景物,在一幅優美的畫面中追憶逝去的愛情。
吳文英戀情詞經常是斷斷續續的意象占據主導,少有實質性動作描寫,需要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會彼時彼景,這也使得吳文英的戀情詞更加密麗縝密,濃郁質實。后代清人況周頤曾有此評價:“近人學夢窗,輒從密處入手。夢窗密處,能令無數麗字,一一生動飛舞,如萬花為春。”足以證明吳文英戀情詞綿密質實,又透露著一抹鮮麗哀艷之色的風格特點。
2.清逸沉郁
吳文英的戀情詞帶給人的感覺并不是單一的秾質密麗,他的高明之處就是可以在濃密中見空靈之氣。吳文英雖好用實字,但戀情詞中凄冷空靈的景色也能造就這種清空超逸的風格特色。如吳文英的那首《夜合花·柳暝河橋》:
柳暝河橋,鶯晴臺苑,短策頻惹春香。當時夜泊,溫柔便入深鄉。詞韻窄,酒杯長,剪蠟花、壺箭催忙。共追游處,凌波翠陌,連棹橫塘。
十年一夢凄涼,似西湖燕去,吳館巢荒。重來萬感,依前喚酒銀罌。溪雨急,岸花狂,趁殘鴉飛過蒼茫。故人樓上,憑誰指與,芳草斜陽?
詞中描述的都是吳文英回憶起往日與蘇姬游樂時的美好場景。上片還給人一種平實的感覺,“十年一夢凄涼”一句,將全詞的感情基調陡然從往昔的甜蜜拉回到了如今的凄楚。吳文英又利用“溪雨”─“岸花”─“殘鴉”─“芳草”─“斜陽”一系列孤冷的意象,勾勒出一派凄涼、冷落的氛圍,讓人感到境界之開遠浩渺,讀來便有一股空凈之意。該詞上下片的情感大幅度轉變,從歡愉甜蜜到憂怨凄苦,正是詞作風格由密麗幽邃轉向了超逸清空。
又如吳文英的那首《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開頭兩句就極為押韻,讀來瑯瑯上口。整首詞并沒有過多艷麗的色彩加以雕飾,而是以一種清朗的基調,樸素的面貌來給讀者呈現吳文英當時對愛妾的思念。又如著名的《唐多令·何處合成愁》,寫羈旅途中的懷人之意。全詞不加雕飾,許是吳文英信手拈來的一首應景之作,沒有了吳文英戀情詞一貫的濃艷密麗,更多的是清朗疏快之感。
總的來說,在詞的創作上,吳文英主要學習借鑒了周邦彥,再加之其苦心孤詣的力求創新。最終,形成了他秾質密麗與超逸沉郁并存的獨特的藝術風格。而也正是他的這種獨樹一幟的詞風對南宋婉約詞在藝術道路上的深化產生了影響。
。ǘ﹦撟魇址
吳文英作為南宋的著名詞人,戀情詞數量如此之多,可見他所采用的詞的創作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他在寫戀情詞時比較常用的幾種手法可以總結為這幾種,分別是虛實結合、意象疊加、情景交融。
1.虛實結合,如夢如幻
吳文英很多與戀情有關的詞其實都是在兩位姬妾去世或離開之后所作,所以很大一部分場景是通過自己故地重游所激起的回憶,以及反復出現的夢境,采用虛實結合、時空交錯的手法,讓自己的情思在今與昔之間自由穿行。如《踏莎行·潤玉如綃》:
潤玉籠綃,檀櫻倚扇。繡圈猶帶脂香淺。榴心空疊舞裙紅,艾枝應壓愁鬟亂。
午夢千山,窗陰一箭。香瘢新褪紅絲腕。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秋怨。
這首詞是作者在端午之日憶念他蘇州去姬的感夢之作。吳文英著意刻畫蘇姬的玉膚、櫻唇、淺淺的脂粉香氣及其所著紗衣、所持羅扇、所帶繡花圈飾,從色、香、形態、衣裳、裝飾等逼真地顯示其人之美,這些都是吳文英的夢境,卻始終無一字點破是說夢。
讓人誤以為佳人還陪伴在詞人身邊,一切都顯得那么真實。正應了那句: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直到下片開頭以“午夢千山”四字點出以上所寫原來只是吳文英午間小憩時的南柯一夢。而夢境與現實相距著千山萬水般的遙遠。在夢中歷盡千山萬水,其實只是現實中的片刻光景。兩句合起來便形象地道出了作者午夢初醒時所產生的對空間與時間的迷惘之感。不覺又回想起夢境中的愛姬盤系著采絲的手腕,以及其人腕上似因消瘦而寬褪的印痕。身體雖然已經回歸現實,但心卻仍留在夢中。結句的雨聲、風吹菰葉的沙沙聲,把吳文英飄忽的思緒從夢境拉回了現實,愛姬的倩影無法尋得,惟有“雨聲”、“菰葉”
作陪,頓時一陣凄涼哀怨之感。王國維也對此大加贊賞,認為這兩句是以夢境的虛無來表達難以說出口的情思和哀怨,讓人在夢幻中感受到了吳文英內心的縹緲虛空。
又如《點絳唇·時霎清明》中所寫:
時霎清明,載花不過西園路。嫩陰綠樹。正是春留處。
燕子重來,往事東流去。征衫貯。舊寒一縷。淚濕風簾絮。
此詞是作者在清明節追憶蘇州去妾之作,作品以西園為載體,以燕子為喻,表達了作者無限相思之痛苦。
時光匆匆,一下又到了清明時節。吳文英手捧鮮花,獨自一人追憶西園景色。清明時節,正值春天萬物復蘇,西園一片生機勃勃。但景色雖美,伊人卻去,所以詞人只愿追憶,不愿回去而觸景生情,自尋煩惱。
“燕子”兩句,將燕比人,是想象之詞。燕子尚能一年一度按時飛回老家,而那位離他而去的伊人,卻像東流之水一去而不復返,留給詞人的惟有對往事的痛苦回憶。面對著這柳絮飄舞的景色,詞人忍不住流下了傷心的離別愛人的相思淚。蘇妾雖棄他而去,而詞人卻情綿綿,思切切,時刻追憶,實是一位至性至情人也。
同時運用到這一手法的還有著名的最長的調子《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和《新雁過妝樓·夢醒芙蓉》。正如陶爾夫所言:“夢幻, 是開啟夢窗心扉的一把鑰匙。”
2.意象獨特,富于魅力
吳文英的詞被很多人評價為“七寶樓臺”,很多人不認同吳文英的這種意象鋪滿全詞的寫法。但是吳文英的詞正是由這些各具特色的、與眾不同的意象慢慢鋪砌而來,才使詞中流露出一種濃郁的藝術風格,也使得吳文英的戀情詞更具美感。吳文英的戀情詞多以傷感落寞為基調,所以在他的所有戀情詞中出現的意象也必然或多或少會帶有一絲悲情意味。下面就列舉兩個在吳文英戀情詞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意象。
。1)“夢”的意象
夢是吳詞中最能體現其情思特征的意象。粗略統計了一下,“夢”在夢窗詞中就出現了一百七十五次,而在吳文英的七十余首戀情詞中,“夢”這一意象就要出現了近四十次之多,被吳文英使用的頻率之高顯而易見。夢是虛幻的,在夢中, 吳文英可以重溫往日的歡樂和柔情,可以見到曾經相戀過的情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如“離煙恨水, 夢杳南天秋晚。”(《瑣窗寒》)“新煙初試花如夢, 疑收楚峰殘雨。”(《齊天樂》)“心事孤山春夢在,到思量、猶斷詩魂。”(《極相思》) 等等。因此,陶爾夫也曾說過:“事實上,夢窗詞已不是一般地、直接地去描寫或反映客觀現實,不是一般地、直接地去抒寫自己的情感,而是習慣于通過夢境與幻覺曲折地反映詞人的內在情思與審美感受,并由此構成整體上與其他詞人迥然異趣的夢幻型歌詞。”在吳文英的這些夢境里,我們看到了吳文英內心深處隱秘深邃的情感幽怨,如夢一般一直繚繞在心頭的那份真情。
(2)“燕”的意象
燕子這一意象在吳文英的大部分戀情詞中都有出現,他將燕子比成他的姬妾,寄寓了吳文英對戀人的豐富情感。“燕”字在吳文英戀情詞中大概出現了有 20 次左右,也是很頻繁的。如《瑞鶴仙·淚荷拋碎壁》中“最無聊、燕去堂空”中的“燕”是借喻了蘇姬,“人去樓空”后的吳文英也是萬般寂寞無聊。陳洵評此詞:“堂空塵暗,則人去已久,是其最無聊處,風雨不過佐人愁耳”;《瑞鶴仙﹒晴絲牽緒亂》中“總難留燕”則是表達了對蘇州去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點絳唇·時霎清明》中“燕子重來,往事東流去”,天空中的燕子尚且還能飛來又飛去,但是往事卻一去不返,愛姬亦是如此。吳文英借“燕”這一意象,來表達自己對佳人的思念眷戀,但卻無力改變事實的愁苦心情。燕子本身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情感寓意,而吳文英卻通過這一只只辭歸的燕,為自己的傷心愁緒找到了一個重要的載體,“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此外,吳文英的戀情詞中出現較多的還有一些具有色彩意味的意象,如“彩扇”、“玉纖”、“瓊腕”等,使得吳文英的戀情詞顯得五顏六色,光彩奪目,更是讓讀者眼花繚亂。這就更使得夢窗詞的意象意境多樣化起來,為吳詞增添了一份深邃幽謐,凄迷朦朧之感。
3.情景交融,婉約柔美
吳文英的戀情詞中并非只有與姬妾的情感而無他物。他還擅長情與景的穿插交融,能讓人在欣賞他所描繪的美景的同時也感受到他內心的深情別緒!讹L入松》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西園是一個令吳文英悲歡交織之地,一個令吳文英魂牽夢縈之地。
詞的上片主要是在寫清明時節,屋外風雨交加,殘花滿地,勾起了吳文英惜花傷春的惆悵情緒。落花無情人有意,吳文英內心因天氣因人事而產生的各種愁雜情緒,都凝煉在“愁草瘞花銘”這五個字中了,蘊藉深遠。很快又到了分別時,吳文英和情人在柳絲飄蕩的路上依依惜別,萬分不舍。這條條柳絲中寄托著寸寸柔情,讓人不免被他的專情打動。然而內心的傷感苦悶無以排遣,只得借酒澆愁,希望醉后能與情人在夢中相見。
無奈好夢卻被黃鶯交雜的啼鳴驚醒。詞的上闕所描寫的景物集中精煉,但并不給人一種雜亂無章的感覺,顯得錯落有致、密中有疏。這也為下闋的抒情做了一個鋪墊。
上闋是風雨天氣所帶來的“愁”,那么下闋中可以讀到的便是詞人對待愛情的一種“癡”。風雨停止,天氣放晴。本不該再來這樣的傷心之地,以免睹物思人,觸景生悲。
但夢窗依舊去游賞昔日與情人分別的林亭。每天都要來這里打掃一番,雖毫無希望而仍幻想著愛妾能夠歸來,足以顯現吳文英對愛情、對愛妾的思念癡情。蜜蜂不停地撲向秋千,仿佛過去了這么久,佳人纖手上的芳香仍在。但到底時隔多年,哪還有什么香氣存在呢?這是一種幻覺,表現了吳文英內心的癡念,隱約感受到吳文英內心的渴望與失落并存的情感。一夜之間怎會長出滿階的青苔?顯然只是一種夸張的手法。也許吳文英對于情人離去這件事印象還如昨日般清晰吧。這是一種“雙鴛不到”的惆悵。這樣的夸張,雖在事實上并非如此,而在情理上卻是真實的,可見吳文英對待這段感情之深、之癡。
以景寫情,寄情于景,吳文英將自己對情人的那份深情都融入進了這份好景里,給人一種浪漫而又感傷的氣息。陳廷焯也評價該詞為:“情深而語極純雅,詞中高境也。”1這首《風入松》沒有生僻的典故用事,沒有刻意雕琢的華美語詞,但卻足以將吳文英內心積存著的那份細膩的思念情愫勾勒出來,是一種淡淡的美。
另外運用情景交融這種寫法的,也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霜葉飛·重九》:
斷煙離緒。關心事,斜陽紅隱霜樹。半壺秋水薦黃花,香噀西風雨?v玉勒、輕盡迅羽,凄涼誰吊荒臺古?記醉蹋南屏,彩扇咽寒蟬,倦夢不知蠻素。
聊對舊節傳杯,塵箋蠹管,斷闋經歲慵賦。小蟾斜影轉東籬,夜冷殘蛩語。早白發、緣愁萬縷。驚飆從卷烏紗去。謾細將、茱萸看,但約明年,翠微高處。
這是一首吟詠九九重陽節的詞,從中也能讀出一種作者在悼念情人的味道,渲染出一種分外悲涼的氣氛。下闋寫自己悲傷至極的心情,無心寫作,日落夜冷,秋蟲悲鳴,愁緒萬縷。希望明年有興登高,語似寬解,意實沉痛。全詞籠罩著秋風秋雨熬人及魂斷意盡之悲哀。
這是一首悼念亡姬的作品。“斷煙離緒”便已是四字情景交融,用字凝練,統貫全篇。
“斷煙”寫景,“離緒”寫情,因斷煙引起離緒,觸景生情。重九的天氣煙雨蒙蒙,傍晚還不見斜陽,用一種凄涼的心境和凄涼的時節,烘托出吳文英抑郁的情緒。重陽佳節,菊花盛開,秋雨蕭瑟,花的香氣含著雨氣噴出。吳文英把秋風、秋雨、秋景寫得極為肅清凄苦。在此凄風冷雨之中,作者又不禁回憶起當年與伊人重九登高時的歡愉,突出如今的孤身一人的悲涼凄境。以哀景襯哀情,將吳文英對愛妾的思念、悼念的感情都融會在了這個秋天的景色里。
另外,著名的《鶯啼序》(荷合趙修全韻)也是用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在詠物的同時不忘追思往日的戀情。吳文英不是不擅長直抒胸臆,而是寄情于景的這種曲折婉轉更讓人印象深刻,如余音般,可繞梁三尺,回味無窮。
。ㄈ┬揶o手法
吳文英的詞讀上去很晦澀,很難讓人理解他想要表達什么,這與吳文英獨有的修辭手法有著很密切的聯系,似乎就是為了讓讀者與作品之間產生一種“隔”。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匠心獨運,才使得這些普通詞在這些普通的修辭手法的作用下顯得朦朧而又生動。在吳文英的戀情詞中,出現較多的修辭手法有用典、比喻、比擬,而集多種修辭于一句詞或一首詞中在吳文英的作品中也是很常見的。
1.用典
用典就是化用典故,也包括一些成語或詞句。吳文英擅長用典,并且是用一些僻澀的典故,借此用一種委婉曲折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內心對蘇杭姬妾滿滿的情思,吳文英的幾十首戀情詞,用典次數也有三十余次,也就是約一半的作品中都含有或多或少的典故詩句?催@首《解連環·暮檐涼薄》:
暮檐涼薄。疑清風動竹,故人來邈。漸夜久、閑引流螢,弄微照素懷,暗呈纖白。夢遠雙成,鳳笙杳、玉繩西落。掩綀帷倦入,又惹舊愁,汗香闌角。
銀瓶恨沉斷索。嘆梧桐未秋,露井先覺。抱素影、明月空閑,早塵損丹青,楚山依約。
翠冷紅衰,怕驚起、西池魚躍。記湘娥、絳綃暗解,褪花墜萼。
這是一首在秋夜因憶起蘇州去姬而作的詞,用到了不少前人的詩句。如上闋中的“疑清風動竹,故人來邈”,就是化用了唐代詩人李益的《竹窗聞風》中的“開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閑引流螢”則是取杜牧《秋夕》中的“輕羅小扇撲流螢”之意。
又如《玉蝴蝶·角斷簽鳴疏點》:
角斷簽鳴疏點,倦螢透隙,低弄書光。一寸悲秋,生動萬種凄涼。舊衫染、唾凝花碧,別淚想、妝洗蜂黃。楚魂傷。雁汀沙冷,來信微茫。
都忘。孤山舊賞,水沈熨露,岸錦宜霜。敗葉題詩,御溝應不到流湘。數客路、又隨淮月,羨故人還買吳航。兩凝望。滿城風雨,催送重陽。
這首詞是吳文英客居淮安時憶念蘇姬有感而作。詞中運用的一些典故需要仔細揣度。
“倦螢透隙”引用的是晉代時期的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唾凝花碧”語出李煜《一斛珠》:
“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妝洗蜂黃”出自李商隱的《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幾時涂額藉蜂黃”。“楚魂傷”用了李賀的詩:“楚魂尋夢風飄然”,在這一詞境中指代蘇姬。下闋的“敗葉題詩”則是化用了唐人紅葉題詩的故事。結尾的“滿城風雨”句用潘大臨詩“滿側很難過風雨近重陽”。
像《晝錦堂·舞影燈前》:“何時向,窗下剪紅燭。”我認為這一句則是化用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中的“何當共剪西窗燭”一句!洱R天樂·煙波桃葉四陵路》化用王獻之《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評價夢窗詞的用典就曾說過:“其失在用事下語太晦處,人不可曉。”就是說吳文英戀情詞中所用之典故,都較為生僻不常見,這才使得讀者對吳文英詞感到難以理解。
2.比喻
比喻一直是文人詞客們最為常用的一種修辭,創作風格迥異的吳文英也不例外。在吳文英戀情詞中,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的次數在十五次左右。也正是在吳文英巧妙地運用下,戀情詞里的情感、對象都以一種更加生動形象的姿態呈現在了讀者面前。如《聲聲慢·寒筲驚墜》:
寒筲驚墜,香豆初收,銀妝一夜霜深。亂瀉明珠,金盤來薦清斟。綠窗細剝檀皺,料水晶、微損春簪。風韻處,惹手香酥潤,櫻口脂侵。
重省追涼前事,正風吟莎井,月碎苔陰。顆顆相思,無情漫攪秋心。銀臺翦花杯散,夢阿嬌、金屋沈沈。甚時見,露十香、釵燕墜金。
這其實也是一首憶姬之詞,是吳文英在看到了他人之姬后而觸發的一系列感慨與思念。“綠窗”五句,追想姬人剝桐子情狀。“檀皺”、“水晶”喻桐子;“春簪”以簪之細長,喻女人的手指,如“春蔥”之喻指一樣。“櫻口”則是比喻愛姬口似櫻桃,十分可愛。
下闋中“夢阿嬌”則是用《漢武故事》中的阿嬌比喻成自己的姬妾,可見佳人之美貌。
3.比擬
為了使戀情詞中的人物形象能夠更為生動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吳文英還運用到了比擬這一修辭手法,其中比擬包括了擬人和擬物兩種,運用次數大概在十五次左右,與比喻出現的次數不相上下。就舉《瑞鶴仙·淚荷拋碎壁》這首詞:
淚荷拋碎璧。正漏云篩雨,斜捎窗隙。林聲怨秋色。對小山不迭,寸眉愁碧。涼欺岸幘。暮砧催、銀屏剪尺。最無聊、燕去堂空,舊幕暗塵羅額。行客。西園有分,斷柳凄花,似曾相識。西風破屐。林下路,水邊石。念寒蛩殘夢?歸鴻心事,那聽江村夜笛?看雪飛、蘋底蘆梢,未如鬢白。
這是一首借景而抒情之作,全詞旨在表達對去姬的思念之情。詞中也不乏一些比擬手法。該詞首句中的“淚”、“拋”二字就具有擬人色彩,“淚”使得雨中的荷花如人一般楚楚可憐,而“拋”則加強了一種動態美,使得該詞的擬人意味更為深刻明顯。“對小山不迭”句,也是用到了擬人,吳文英眼中連綿起伏的小山,在雨里就好似美人緊鎖的眉頭,使得原本靜態的山丘增添了一層靈氣。下闋“斷柳凄花,似曾相識”則是賦予植物識人的本領,這樣寫比吳文英自身去辨識舊物更具感染力。
再如《鳳棲梧·化度寺池蓮一花最晚有感》這首憶姬之作中所述,“妝鏡明星爭晚照”一句,整體上來看是化用了前人杜牧《阿房宮賦》:“明星熒熒,開妝鏡也。”而后又是把池水比喻成明亮的妝鏡,把一池的蓮花比喻成明星。一個“爭”字又暗藏擬人的玄機,賦予蓮花如美人般爭奇斗艷的那種動態。“惆悵來遲羞窈窕”就是以花擬人,因開得太遲而害羞,使蓮花頗有少女含羞的姿態。
除了上面所列舉的這三種較為常見的修辭,吳文英在他的戀情詞中還會時或運用到通感、借代,甚至是多種修辭兼用。這也許也是造成吳文英戀情詞風格迥異,辭藻綿麗濃艷的一個因素。
四、吳文英戀情詞的影響
吳文英戀情詞數量豐富,其中所抒發的感情更是迂回纏綿、深刻真摯。在情詞史上,吳文英的戀情詞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顯得出類拔萃。他是為情而造文,而不是為文造情。他的戀情詞包含了他真摯深沉的感情以及獨特的藝術魅力,也正是這兩者的美妙結合才使得情詞由此被推向了宋代詞壇的高峰。而吳文英所作的戀情詞在以后的時期里也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
。ㄒ唬﹥热萆系挠绊
吳文英所寫的七十余首戀情詞的內容,都是基于他自身親歷的兩段感情之后,真真切切的一番感悟與一番悼念,這也使得戀情詞的內容有了一些創新改造,戀情詞所追求的是表達的情感突出真實與自我。“夢窗情詞代表了宋代情詞中完全以作者身世為基礎的個人抒情的典型形式。”在南宋以后的清朝,有這么一位著名的詞人——納蘭性德,也與吳文英一樣在詞中抒寫自我體驗后的離別之痛,而不是寫一些憑空想象出來的、借助女性的視角來抒寫的虛空的相思詞,更多的是表現男性自我的相思情愛心理。他的詞中時常被一層哀怨悲戚的氣氛所籠罩,讀來也很感人。這主要是納蘭性德與吳文英的情感經歷比較相近,自然他們所呈現的哀感又頑艷的意味也就比較相似了。另外,浙西詞派中的李良年,在《秋錦》集中的愛情詞與吳文英戀情詞的題材與表達方式都極為相近,這又是繼承吳文英戀情詞在內容上發展的很好一例。
。ǘ╋L格上的影響
吳文英的戀情詞風格迥異,時而壓抑哀婉,時而清朗疏快。與吳文英同為南宋詞人的周密在作詞風格上也稍有夢窗風采。如《朝中措·茉莉擬夢窗》一詞就頗有擬吳文英詞風之處,即在用字意象上也頗為密麗艷麗,但總體風格又如吳文英戀情詞般不失典雅婉約之感。
而在南宋以后較為推崇吳文英這種幽深晦澀、曲婉深邃之風的主要是浙西詞派與常州詞派。浙西詞派雖推崇姜夔、張炎,但作為開端人的朱彝尊則是不以這兩者為唯一的寫作借鑒參考對象。陳廷焯又曾高度評價浙西詞派朱彝尊的詞風,謂其“純以真氣盤旋,情至者文亦至。”可見朱彝尊的愛情詞在表達自身深情、苦情之處,好用作品字里行間的元氣來使情感得以宣泄迸發,實則運筆委婉纏綿,風格無不近似于吳文英。常州詞派承認了吳文英戀情詞及其他作品所存在的晦澀難懂的地方,但又指出這正是吳文英的創新所在。況周頤《蕙風詞話》:“澀之中有味、有韻、有境界,雖至澀之調,有真氣貫注其間。其至者,可使疏宕,次亦不失凝重,難與貌澀者道耳。”意思就是吳文英在創作風格上不提倡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而是偏好含蓄隱晦。用這種方法寫出來的詞其實也可以存在疏朗清麗之感的,并且也極具韻味與境界。除此以外,吳文英戀情詞那濃濃的筆墨色調、寓意獨特的意象也是被常州詞派所接受并有所借鑒的。由此不難看出,后世詞人在創作時或多或少會受到吳文英典雅婉轉、密麗深邃這一詞風的影響,并能在為己所用的基礎上添加一絲新意。
。ㄈ┬问缴系挠绊
吳文英戀情詞也不失婉約清麗,也稱得上是南宋“婉約派”的一個代表詞人了。但是除此以外,吳文英還是“格律詞派”的代表人之一,這也是“婉約派”的一個分支。
沈義父就曾在《樂府指迷箋釋》中提及這樣一個觀點:“音律欲其協,不協則成長短之詩。”這也是吳文英創作時的詞學主張,他認為詞的創作必須符合格律。吳文英的詞開始受到重視是在清代,浙西詞派之后出現了一個吳中詞派。其中的一位代表,被稱為“吳中七子”之一的戈載也對韻律頗為重視。吳文英詞作的格律精嚴正為其所好。由此詞也要講究格律精嚴這一說法開始被清人逐漸揭示出來并成功運用。吳文英那些被稱作僻調的十幾個創調,在清代也得以大范圍傳播,也為清初的詞人們施展才華提供了一個空間。
五、結語
對于吳文英這位南宋詞壇的重要詞人,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對吳文英戀情詞這一方面進行探析。首先分析了吳文英戀情詞所描寫的內容,由此可見他并不是一味地在悲傷悼念,其中也不乏一些甜蜜之作;其次是從吳文英創作戀情詞時經常采用的幾種藝術手法來進一步解釋夢窗詞的濃郁綿麗的創作風格;最后,是簡要地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吳文英的戀情詞所取得的成就及其詞風對后來詞人進行創作時所產生的影響。陶爾夫先生等在《南宋詞史》中,謂吳文英是“發展宋詞傳統,使宋詞在辛棄疾、姜夔之后進一步產生新變,使南宋詞創作進入第三高潮并由此攀上第三高峰的大詞人。”文章只是從較淺的層面對吳文英戀情詞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很多地方還不夠深入細致,還有很多地方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
參考文獻
[1]唐圭璋:《全宋詞》,中華書局 1965 年版。
[2]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吳夢窗系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
[3]錢鴻瑛:《夢窗詞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年版。
[4]劉永濟:《微睇室說詞》,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5]陶爾夫、劉敬圻:《南宋詞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
[6]吳熊和:《唐宋詞匯評·兩宋卷·第四冊》,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7]王國維:《人間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8]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年版。
[9]薛礪若:《宋詞通論》,江蘇文藝書版社 2008 年版。
[10]肖進紅、何尊沛:《夢窗詞的修辭藝術》,《湖南科技學院報》2009 年 5 月第 30卷第 5 期。
[11]鄒云湖:《小議“詞家吳文英如詩家李商隱”》,《中國韻文學刊》2001 年第 2 期。
[12]周絢。骸墩撉逶~中興的原因》,《東岳論叢》1997 年第 6 期。
[13]潘裕民:《夢窗詞結構方式初探》,《求索》1994 年第 3 期。
[14]郭鋒:《夢窗情詞本事考索》,《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 年 10 月第 2 卷第 10期。
[15]傅蓉蓉:《淺說夢窗詞之“字面”》,《中國韻文學刊》1998 年第 2 期。
[16]張露敏:《情之隱痛:夢窗情詞的猜想》,《文學語言學研究》2009 年 1 月號上旬刊。
[17]周茜:《深情長是暗相隨--白石、夢窗情詞比較》,《渝州大學學報》2002 年10 月。
[18]趙永源:《試論夢窗詞的風格》,《鎮江師專學報》1987 年第 4 期。
[19]黃煌、何巧云:《透過況周頤看夢窗“七寶樓臺”---談夢窗詞藝術體性》,《井岡山學院學報》2007 年 1 月第 28 卷第 1 期。
[20]蔣曉城、張幼良:《情愛的傷逝之歌--晏幾道、吳文英戀情詞比較》,《廣西社會科學》2003 年第 9 期。
[21]林越軍:《幽邃凄麗話夢窗》,《浙江大學學報》1991 年 6 月第 5 卷第 2 期。
[22]江弱水:《在語言的魔障面前:夢窗詞之再評價》,《浙江大學學報》2008 年 9月第 38 卷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