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終確定選題以后,我們就進入了分析文獻、文獻綜述的階段。文獻綜述是學術論文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完成一篇好的學術論文就像投進一個漂亮的三分球的話,對文獻的檢索、閱讀與分析就是隱藏在勝利背后的無數次運球、傳球和投籃訓練。有時,文獻綜述還會作為學位論文中單獨的章節出現。
文獻綜述能夠體現出研究者對現有研究進展的把握程度,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反映研究者的思維邏輯,因此,文獻綜述的質量往往會成為判斷研究成果質量和價值的重要標準。我們在這個項目中的學習,首先從了解什么是文獻開始。
一、什么是文獻
《辭!分袑τ谖墨I的解釋是:原指典籍與賢者,后專指具有價值或與某學科相關的圖書文物資料。今為記錄知識的各種載體的統稱,即以文字、圖像、符號、聲頻、視頻等手段記錄人類知識的各種載體。這些載體在過去可能只是圖書資料,但在當下,還包括一切記錄數字化信息的載體。
以教育論文綜述為例,我們將搜索、閱讀和分析的大部分是教育文獻,就是記錄教育信息與教育知識的一切載體。人類知識與文化不斷積累與進步,文獻的數量也隨之增長,有研究者發現,文獻增長與時間成指數函數關系。檢索、閱讀、分析這些承載著無數人類知識與文明的文獻對于學術研究來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高質量的文獻可以幫助研究者擴大學術視野,全面了解與研究主題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知識與信息。依據文獻的分布、數量、內容與質量,研究者還可以進一步確定選題的意義,深化對研究價值的理解。文獻更加重要的意義在于可以幫助研究者了解前人對相關主題進行了哪些研究,以免重復,這樣可以提高效率。
同時,還能看到不同研究者的觀點以及支撐他們觀點的理由。不同的理由能夠反映出研究者不同的學術視角與研究邏輯,可以給自己的學術研究甚至是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多啟發。
二、文獻的來源
閱讀文獻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去哪里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獻,對于大學生來說,有兩種既便捷又有效的方式,一是借助實體空間,二是借助虛擬空間。
。ㄒ唬┪墨I的實體空間源
城市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以及學院(系部)的資料室是獲取文獻最重要的地方,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城市圖書館的藏書量巨大,定位是面向大眾,所以會儲備很多通識類書籍,想要拓寬學術視野、大范圍尋找基礎理論等,在這里可以找到相關的文獻。高校圖書館更加具有專業性,館藏側重于專業文獻與學術研究文獻。
突出的優點是針對性強,文獻獲取便利,并且能夠提供適合大學生進行學術研究的良好環境。學院(系部)資料室的專業性更強,提供的文獻更加聚焦,一般都會囊括相關學科或專業重磅、經典、權威的文獻,同時還可能提供很多僅供專業人員內部參閱或者未曾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對學術研究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當然,除了上述三個文獻來源外,博物館、檔案館、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或協會等也是各類教育文獻的重要來源。
。ǘ┪墨I的虛擬空間源
信息技術發展到今天,人們獲取信息與知識的方式與習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十年前,一篇幾萬字、十幾萬字的學術論文需要在草稿上一遍又一遍修改后再工工整整地謄寫。一整天廢寢忘食地鉆進圖書館、資料室查閱文獻是大部分人進行學術研究的常態。
現如今,大家已經逐漸習慣“信息必須在手邊”的狀態,電腦沒有網絡、手機沒有信號幾乎寸步難行。因此,虛擬空間逐漸成為文獻的重要來源,與物理空間旗鼓相當,甚至有超越之勢。
大部分實體空間中的文獻(尤其是近年來出版的)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相應的電子形式。出版社出版專著或教材時,會提供相應的電子書購買地址與下載網址;在當當、亞馬遜、京東、淘寶等平臺上購買書籍時,也能看到頁面上附有相應的電子書鏈接。除了在郵局訂閱、購買期刊之外,現在還可以通過各個期刊的官方網站獲取文獻基本信息或全文。
另外,通過手機關注期刊的公眾號也能夠在第一時間收到權威論文發表的推送消息。政府部門的官方網站上可能也有各類與教育相關的年鑒,政策、資料匯編等;國際、國內各類科研機構、非政府組織也會在網上共享相關數據庫與研究報告。
儲存文獻的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文獻來源,它們有各自的長處與短板。例如一些珍貴的歷史資料文檔可能無法在網上獲取,部分重要的數據資料通過網絡獲取的價格昂貴而在圖書館卻能很容易調閱;圖書館或資料室的容納空間和更新速度終歸是有限的,在這方面互聯網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勢。
我們首先要善于結合自己的研究特點與需求去尋找文獻,同時也不要忽略身邊的專家、教師與同學,他們與教育或教育研究有關的經歷、經驗與體會,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文獻來源。
三、文獻的分類
不同的標準產生了不同的文獻分類方式,但在學術論文寫作過程中接觸最多的文獻分類方式主要有三種。
。ㄒ唬┌床煌奈墨I載體分
按照不同的文獻載體,文獻可以分為印刷型文獻、視聽型文獻與機讀型文獻。印刷型文獻。印刷型文獻是以紙為媒介,用文字、符號或代碼表達信息,通過各種印刷方式記錄、保存信息的文獻,是最為傳統的文獻形式。它的優點是便于閱讀,在電子文獻異軍突起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更喜歡印刷型文獻無可替代的閱讀體驗;它的缺點是占用空間,不易搬遷,保存成本高。
視聽型文獻。視聽型文獻是以聲頻、視頻等為媒介,記錄與保存、表達與傳遞信息的文獻。主要包括電影、電視、公開課等。視聽型文獻雖不是最為常用的文獻類型,但卻在教育觀察和教育實驗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只有它可以直接還原實際的教育情境。
機讀型文獻。以光盤、硬盤為媒介,記錄與保存、表達與傳遞信息的文獻。這種文獻與印刷型文獻相對,必須要通過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閱讀。它的顯著優點是不占空間,攜帶方便,易于保存與分享;缺點是閱讀體驗因人而異,對閱讀者信息素養的要求比較高。
。ǘ┌床煌募庸こ潭确
按照加工程度由低到高,文獻可以分為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文獻的加工程度漸高,可信度漸次降低。
零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指沒有進行過加工的手稿、信件、日記、原始數據記錄等。在所有文獻類型中,它的可信度最高。
一次文獻。一次文獻是指直接反應事情經過,反應新的研究成果、新的知識與技術的,具有一定發明創造和一定新見解的原創性文獻。文獻的作者是事情的直接記錄者。一次文獻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在學術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可以直接參考與借鑒。專著、學術論文、調查報告、會議論文、專利、檔案都屬于一次文獻。
二次文獻。二次文獻是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和提煉之后形成的文獻。與一次文獻相比,二次文獻不是新的研究成果、新的知識與技術的原創性呈現。二次文獻的目的在于方便查找與檢索分散的一次文獻。年鑒、索引、文摘、辭典等屬于二次文獻。
三次文獻。三次文獻是對一次文獻、二次文獻進行梳理與分析后撰寫的文獻。與二次文獻一樣,三次文獻不是原創性呈現新的研究成果、新的知識與技術,旨在進行文獻研究。但三次文獻包含海量信息,覆蓋面廣、凝練性強,是非常高效的參考文獻。研究綜述、進展報告、專題評述、數據手冊等屬于三次文獻。
。ㄈ┌床煌某霭嫘问椒
按照不同的出版形式,文獻主要可以分為圖書、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政府報告、報紙等。其中,圖書、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是小趙【、小錢和小孫這樣的大學生最常用的文獻類型。
圖書。圖書是現代出版物中最常見的類型,涉及面廣、數量多,是學術論文寫作的主要參考資料。學術論文寫作主要會涉及專著、叢書、教材、年鑒等圖書類型。其中,專著的學術價值很高,但是出版周期長,所收的數據與信息得不到及時更新。教材主要用于教學而非研究,但是教材本身可以成為研究問題或研究對象。年鑒是實證研究非常得力的助手,它可以大大減少搜集數據的工作量,在研究過程中要好好加以利用。
期刊論文。期刊論文是學術研究中使用最頻繁的文獻類型。相對圖書來說,期刊論文發表周期短,篇幅有限,更為簡潔明快,同時也包含著最新、最前沿的學術信息。由于高質量的期刊論文需要通過同行評議,所以它們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與可靠性。國內最權威的教育類期刊都被CSSCI與中文核心期刊收錄,但期刊名錄會定期變動。
學位論文。學位論文相對系統、全面,是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重要文獻。但因各個學校的要求和把關不一,論文質量參差不齊,在引用和參考時要注意仔細甄別。初涉研究者尤其要注意,不能因為學位論文論述全面就大批量參考、引用,這樣做一是會涉及學術規范問題,二是成熟的框架反而是對自己思考的限制。
除了上述三類文獻外,會議論文能夠體現最新的學術觀點與學術動態,同時也能幫助你了解所感興趣的研究者的學術動向;政府報告對把握政策、判斷趨勢很有幫助;報紙面向一般的非專業讀者,但是可以通過它了解宏觀環境的變化與趨勢,對學術研究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